热门看点:问渠那得清如许丨历时十年,河南小伙为他立传
2023-05-03 08:21:09 来源: 大河网-河南日报
关注河南热线

为搜寻关于吴祖太的资料,秦晨凯(右一)采访修渠老英雄。记者供图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陈朋冲


(相关资料图)

红旗渠留给世人的印象往往是群像:10万人,10年奋战,硬是在太行山中修出一条“人工天河”。但宏大叙事的背后,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一段段历尽悲欢、荡气回肠的故事。

其中就包括红旗渠英雄纪念碑上镌刻的第一个名字——吴祖太,他被视为红旗渠首张蓝图的绘制者、工程技术的奠基者。吴祖太牺牲时年仅27岁,关于他的记载并不多。

从2013年到2023年,同样是10年,河南一位“90后”一直在努力把吴祖太的事迹写成一本传记,“这是对英雄的告慰,是对红旗渠精神的传承”。

被年轻英雄的故事深深打动

今年29岁的秦晨凯自小在林州长大,他的爷爷就是红旗渠的修建者之一。秦晨凯小时候常听到红旗渠建设的故事。2013年,上大学后的第一个暑假,他在林州古玩市场发现了大批修建红旗渠时的资料,素来对历史很感兴趣的他,深深地被吸引了。此后他经常往古玩旧货市场跑,陆续又认识了不少当年参与修建红旗渠的老英雄。

在他们的讲述里,吴祖太这个名字经常被提到。

红旗渠“山碑”上镌刻着81位英雄的名字,其中排第一位的便是吴祖太,他被称为“红旗渠牺牲第一人”。“大家对吴祖太都非常怀念,他对红旗渠工程的影响非常大。”秦晨凯说。

红旗渠总干渠勘测选线工作是吴祖太和他的同事们完成的,当时他负责设计工作。之后,吴祖太带着同事攀登了数百座高山,跑遍了100多公里的浊漳河,完成了红旗渠工程第一份设计蓝图。我们后来熟悉的红旗渠渠源、渠首拦河坝、青年洞、空心坝、分水闸等关键工程,都是吴祖太主持设计的。

1960年3月28日,吴祖太为改进王家庄安全洞设计方案,冒险察看洞口险情时遭遇洞顶坍塌,牺牲在了红旗渠建设一线,年仅27岁。

令人痛惜的是,在此一年前,吴祖太的妻子因为救一名过火车道遇险的学生而牺牲,那时他们刚结婚3个多月。

渐渐地,秦晨凯对这位年轻的英雄产生了好奇:他背后还有多少没有挖掘的故事?在查询资料时他还注意到,许多现存的资料往往衔接不上,甚至有相悖之处。

最终,秦晨凯萌生了一个念头,给吴祖太写传记,“把脉络还原,这是一种精神的传承,是对英雄的告慰”。

红旗渠沿线村镇他几乎走遍

秦晨凯先是从《红旗渠志》中去扒拉,遍寻当年的修渠亲历者,特别是同吴祖太有过接触的老人们。吴祖太出生、上学、参加工作后的一个个轨迹,规划建设红旗渠时曾到过的一个个地方,他一处一处地搜寻,用脚步一一丈量,一点一点地拼接、还原当时情状。

他前往吴祖太的老家原阳县白庙村,村民对这位同乡并没有多少认识,不过他从吴祖太的外甥杨根成那里,得知了吴祖太妻子薄慧贞的老家地址,赶赴那里见到了薄慧贞的哥哥薄慧善。虽然吴祖太牺牲多年,他们依然保存着吴祖太夫妻的订婚照片以及吴祖太的毕业证、工作证件等。

后来他又辗转得知吴祖太曾写过一篇个人传记,内容数千字,可以对前期收集到的内容进行校正。

吴祖太上学时的档案,当年老师留下的寥寥记载,生前好友、修渠时经常交流探讨的技术人员李天德,参与抢救吴祖太的医护人员李青兰……随着寻访的深入,吴祖太的生平越来越清晰了。

秦晨凯算了算,几年里,他开车跑了13万公里,渠道沿线、亲历者的资料收集了2000多份。2020年,他正式执笔撰写传记。

起初是兴趣

后来当成事业

红旗渠修建历时10年。写吴祖太的传记,从筹备到基本完工,也用了10年。

很多人问,一件事坚持这么多年,动力是什么?

秦晨凯说,起初是兴趣,之后是真正当成一份事业,再后来就是坚持了。回忆这些年,他偶尔感觉孤独:“自己几乎把业余时间都花在了这件事上,经常在山里面一住很多天,就为了拿到第一手资料。”

这个过程甚至带有很多不确定性。他描述,“就像一头牛在拉车爬坡,不知道前面是什么样的坡”。

当然,他也收获了很多很多。

吴祖太牺牲时,老家白庙村村民对他的印象很模糊,而今随着吴祖太被越来越多人熟悉,家乡人为此自豪,说“我们这儿出了一位英雄人物”。

“这也是再学习再教育的过程。”秦晨凯说。比如,有老人讲述修渠现场吃饭条件,“早晨糠,中午汤,晚上稀饭照月亮”;讲述工地住宿条件艰苦,“天当被,地当床,虎口崖中度时光”;还有“神仙铺”,指的是山腰险峻,夜晚收工时住在这儿,“这是神仙都到不了的地方,我们比神仙还强”。凡此种种,很感染人。

目前,吴祖太的传记已经写了15万字,秦晨凯正和河南一家知名出版社洽谈出版事宜。

对于吴祖太,秦晨凯有一种很强的认同感,“他作为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能来到深山里,将所学发挥到极致,脚踏实地地做出一番事业,值得现在的大学生学习。”

责任编辑:hN_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