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河南热线 > 资讯 > 河南城事 > 正文
每日速讯:从“突发奇想”到“一个传奇” 大河网网友忆述郑开马拉松成长记
2023-04-17 18:09:56 来源: 大河网
关注河南热线

大河网讯 “2023郑开马拉松赛开赛!”4月16日8时30分,随着发令枪响,4.9万名不同国籍、不同肤色、不同年龄,来自世界各地的跑者冲过起跑线,奔涌向前。

今年是中国郑开国际马拉松赛(以下简称“郑开马拉松”)的第十五届赛事,从2007年第一届成功举办至今,已经走过了17个年头。17年来,郑开马拉松由从第一届的5600人,到本届的4.9万人规模,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国际盛会。


(资料图片)

">

作为中国第一个由网民倡议并最终得以成功举办的马拉松赛事,当年参与的网友有怎样的记忆?倡议的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4月16日,记者采访了参与首届郑开马拉松(当时的名称为“郑汴马拉松”)倡议与筹备工作的大河网网友。

发起:网络草根的力量

“素来以组织难度大著称的马拉松赛事,居然由网友发起并成功举办,这的确是一个传奇、一个神话。”

2007年5月11日,《人民日报》以《网友聊出“郑汴马拉松”》为题详细报道了首届郑汴马拉松从发起到落地的始末。

">

人民日报2007年5月11日报道

2006年8月6日,大河网大河论坛上的一个“关于举办郑汴国际马拉松比赛的倡议”的帖子,引起了开封和郑州两地网民的广泛关注。头一天沿着郑开大道徒步行走的王向阳以网名“半月大哥”和郑劲松以网名“随风缘”把这一“突发奇想”倡议在大河论坛上发出来,在网络上得到迅速传播。

“这个活动来源于网友的倡议,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的是来自网络草根的力量。”大河网网友“若即若离”回忆说,作为当年联名倡议的主要参与人之一,他在郑州、开封两地组织大家在倡议书上签名支持,身体力行推动活动向前发展。

从线上到线下,从想法到行动,网络和网民的力量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网络的呼吁、网友的策动,最终形成了一个政府能承认的大型体育赛事,我觉得这个是特别令人难忘的事。”大河网网友“若即若离”说。

推动:大河网努力扩大声音

“当时,大家主要利用大河论坛对外发声,大河网的领导也努力扩大这个声音。”大河网网友“若即若离”回忆说,一个网友的声音,或者几十个网友的声音,如果没有网站这样一个平台支持的话,也不可能去促成这么一件大事。

时任河南报业网络中心主任、大河网负责人董林看到倡议书时,立即被打动了,他说:“在中原崛起的今天,在郑汴一体化步骤越来越快、中原城市群加速形成的今天,开展这样一项全民参与的赛事,两个城市的群众一起从一个古都跑向另一个古都,无疑是一件促进融合的大好事!”

在他的支持下,帖子被置顶,吸引数万网友参与讨论。

“大河网从领导到论坛管理员,都很注重网友的观点和建议。”大河网网友“木子藤”回忆说,由大河网网友倡导的这个马拉松赛,当时是大河网负责人董林亲自安排部署,大河网重视网友的声音,努力推动联名倡议,“才最终让这场倡议以至于后来的马拉松赛事落到实处。”

大河网网友“木子藤”说,当时还是论坛的时代,大河网通过多样的互动交流,带动了一大批网友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比如“大河骑行团”“三门峡万人帐篷节”“嵩山论剑”等项目。

">

“当时大河网一批重量级的网友,引起全国网民的关注,大河论坛在那时候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大河网网友“木子藤”说,大河网大河论坛不只是一个网站,更是网友们的精神家园,正是因为大河网真正了解网友所思所想,肩负起社会责任和使命,所以能把全民带动起来。

初衷:愿河南越来越好

与此同时,这一想法迅速被各大媒体报道推动,并获得郑州、开封两市政府的支持,在两地政府支持以及媒体帮助下,网友举行了万人签名,两地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支持在郑开大道举办马拉松。

“我们都是热爱河南的,希望咱们河南的品牌、形象变得更好。”提到倡议举办马拉松赛的初衷,大河网网友“寒江雪”说。

他回忆说,那两年“郑汴融城”提得比较多,包括郑州、开封都在说这个事。大家都希望河南越来越好,希望通过组织一些活动,把两个城市联系更紧密,这样的话,更能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

">

2007郑汴国际马拉松赛

“当时全国的马拉松赛不多,城市之间的马拉松也没有那么火爆。就想着要不然搞个郑州到开封的马拉松?”“寒江雪”回忆说,当时大家也不知道怎么办,就先找个会议室碰头商量,商量好了开始分工,“比如我主要是联络媒体,‘半月大哥’主要是负责联络体育局,还有人联络志愿者等等。第一届有点像是‘草台班子’,都是网友们自发倡议组织并全程参与的这个事。”

">

2007郑汴国际马拉松赛

据了解,2007年2月,国家体育总局批复同意举办“郑汴国际马拉松赛”,2008年改名为“中国郑开国际马拉松赛”,成为河南省唯一常设的大型国际体育赛事,也是国内中西部地区规模最大的全程马拉松赛事。

“我们不光是见证者,还希望能够改变一些东西,我觉得这是当时很多人的愿望。从发展的角度来看,郑开马拉松带动了一个城市的品牌,你看郑开大道越来越宽敞通畅,周边绿化、环境都在改善。”大河网网友“寒江雪”自豪地说。

关注:不只是体育运动

“马拉松不只是一个体育运动,更是一个提振大家信心的方式。”大河网网友“跟我回中原”说,那时候,大河网作为一面旗帜,里面很多网友经常进行互动,围绕河南的发展提出自己的想法,把河南人想发展、要发展的那种精气神汇聚了起来。

“跟我回中原”回忆说,那时候,河南几乎没有举办过什么大型赛事,特别是群众参与度特别高的。大家说起河南,虽然努力追求现代化,但当时人们提起河南,似乎没有什么时尚的东西。而马拉松这项赛事恰好和大家希望河南现代化发展相结合,同时咱们河南人努力拼搏的精气神能够通过它迸发出来。

">

2007郑汴国际马拉松赛

“一开始参赛的人比较少,而且当时有些还是邀请过来的,现在参与的人越来越多。”大河网网友“若即若离”回忆说。

据统计,郑开马拉松参赛人数第一届5600人、第二届8700人、第三届1.6万人、第四届2万人、第五届2.6万人、第六届3.6万人、第七届3.9万人、第八届4.7万人、第九届4.7万人,自2016年第十届起均为4.9万人。这是为了限制参赛人数,郑开国际马拉松全程和半程赛事都需要进行抽签,实际报名人数持续不断增长。

在很多跑友看来,郑开大道拉近了两座城市的距离,促进了两座城市融合发展。而郑开国际马拉松,则促进了全民健身的理念在两地市民心中扎根。

“马拉松不再仅仅是一种体育运动,正慢慢变成人们的生活方式。”大河网网友“寒江雪”说,他身边很多人说要去跑马拉松,今天在郑州跑、明天到厦门跑,参加马拉松顺便玩一玩,或者去玩一玩顺便参加马拉松,甚至有些人就是秀一秀,拍个照留念,方式很多元化。

“感觉两座城市的边界越来越模糊。”在年复一年的参赛过程中,“寒江雪”也见证了郑开大道两侧的变化,以及两座城市的融合发展。17年来,他感觉郑开大道沿线许多地方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的框架也在不断拉大。(祝传鹏 李东宝)

责任编辑:hN_1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