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河南热线 > 资讯 > 河南城事 > 正文
全球实时:拼出彩·青丨让“厚重河南”变“出彩河南”
2023-01-15 15:00:51 来源: 大河网
关注河南热线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天青、冰裂、青花,薄如纸、声如磬、色如玉!在中国,天青色是瓷器的颜色,“瓷”又是中国的代名词。青色与中国人特有的文化传承结合度非常高,可以说是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色彩密码。从青瓷到青衣,从绘画到诗词,从器物到思想,我们生活中的每一种青色都有故事,而在这些故事的背后,是一条经纬交织的、中国历史的文化痕迹。


【资料图】

如何让天青色浸染厚重河南?让中原大地繁荣文化焕发勃勃生机?1月15日,参加2023年河南省两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接受了大河网记者的采访,围绕“充分发挥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塑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加快建设文化强省”建言献策,各抒己见。

2023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促进文化繁荣发展。讲好河南故事,提升“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影响力,高质量打造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区,推进黄河国家博物馆、省博物院新院、省美术馆新馆等标志性项目建设。深入推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实施夏文化研究等“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深化殷商文化等研究阐释,加快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重塑性改革。

省人大代表、洛阳隋唐城遗址管理处文博研究员韦娜

支持“五大都城遗址博物馆群”建设

省人大代表、洛阳隋唐城遗址管理处文博研究员韦娜听了报告后,备受鼓舞。她认为报告为河南文物大省构架了新的规划,这些规划对于树立良好的城市文化形象,增强古都地域资源和文化资源的辨识度,提升河南人民的文化自信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加此次两会,韦娜建议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考古成果研究阐释,支持“五大都城遗址博物馆群”建设,进一步实现“东方博物馆之都”规模质量双提升。

据了解,近年来,洛阳市政府已采取了有力措施加强大遗址保护与展示利用工作。建成开放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偃师商城博物馆、周王城天子驾六博物馆;隋唐洛阳城明堂天堂、九洲池和应天门遗址等重要保护展示工程相继建成开放;二里头考古遗址公园建成开放;汉魏洛阳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基本建成;偃师商城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取得新进展。

“但与其他省市考古遗址相比,洛阳对于博物馆的建设工作相对滞后,亟待建设汉魏洛阳城遗址博物馆、隋唐洛阳城遗址博物馆和东周王城遗址博物馆。展示方式单一、体验感不足,大遗址的文化内涵、保护现状、体量规模、时间跨度等千差万别,其展示方式应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方式。考古成果及出土文物的展示利用不够充分。在遗址展示、文物展览方面要创新方式方法,在参与互动、文创开发、推广营销等方面积极探索,真正让文物‘活’起来,服务于本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韦娜说,应突出古都洛阳在多元一体、源远流长、绵延不断的中华文明中的独特的历史价值、时代价值和文化价值,将洛阳分散分布的五大都城遗址融会贯通,联动周边区域发展,发挥博物馆集群效应。

她建议将“五大都城遗址博物馆群”建设纳入国家、省级重点项目并加以实施。结合大遗址保护、国土空间规划调整,从土地使用、财政资金等方面,对项目给予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

省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考古队高级技师王丛苗

积极推动二里头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偃师二里头遗址作为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自面世60多年来,诸多考古发现已经打破了以往的认知,具有突出普遍性价值,理应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二里头遗址是中华文明起源关键阶段的大型遗址,处于华夏文明从多元到一体格局初步形成的重要节点上,与历史记载中的“夏王朝”拥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从龙山时代“满天星斗”到此时的 “月明星稀”,中原的龙山文化在动荡中完成了整合,诸多周围文明先进因素汇集,诞生了二里头文化。二里头遗址作为这个广域王权国家的都城,宫殿区的诸多夯土基址,作坊区的青铜器作坊、制骨作坊、绿松石器加工作坊等以及祭祀区的坛墠等遗迹现象,都呈现了“华夏第一都”的气概,来自东方的礼器、西北的冶铜技术、花边圆腹罐等在这里得到整合并辐射四方,开启了中原地区为主导、整合其他地方文明的政治和历史进程,中华文明由此进入了王朝时代。

据省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考古队高级技师王丛苗介绍,60多年来二里头遗址的发掘面积不到2%,可以说,我们对二里头文化的未知多于已知,精彩仍在继续。

所以,她建议积极推动二里头遗址公园和二里头夏都博物馆的建设,用更加丰富的展示手段取得更好的展示效果,在保护传承的同时充分利用它,让更多的人准确充分把握二里头遗址的普遍价值,她认为依靠现有的公园和博物馆进一步建设是理想的方式。

省人大代表、洛阳博物馆馆长李文初

推动各层级博物馆协调发展提升“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影响力

直播、热搜、剧本杀,藏着最古老的文物干着最潮的事,博物馆不再是单一的文物展出地,变得更加立体而多元。省人大代表、洛阳博物馆馆长李文初一直在思考,如何真正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火”起来。

“坚持守正创新,做好公共文化服务,我们的展览要与最新的考古成果、研究成果结合起来,讲好文物故事。”李文初说。在此基础上,为了让更多年轻人关注传统文化、爱上传统文化,洛阳博物馆加快文旅文创融合发展,突出“颠覆性创意、沉浸式体验、年轻化消费”的理念,开启了一系列创新活动。

围绕深入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李文初建议要加快博物馆群建设,打造中华文明全景式集中展示地。通过重点建设河南博物院新院、黄河国家博物馆等,整合郑州博物馆、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等,打造国际知名的大都市博物馆群落;通过建设提升洛阳二里头夏都、偃师商城、东周王城、汉魏故城、隋唐洛阳城五大都城遗址博物馆群,辐射联动洛阳“东方博物馆之都”现有百家博物馆,打造世界闻名的古都博物馆群落。以全面展示、彰显特色、对接产业、强化服务的理念,打造中华文明全景式集中展示地。

此外,他建议对标国际顶尖博物馆,加快提升河南博物院等重点博物馆软硬件水平;深挖古都城市资源,打造一批特色突出、影响力显著的卓越博物馆;打牢基础、强化服务,提升中小博物馆、培育类博物馆。从而,推动各层级博物馆协调发展,加快打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文化品牌。

省政协委员、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潘伟斌

扩大范围、统一规划、丰富内容 加快推进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河南省政协委员、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潘伟斌主要针对加快推进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目前河南采取边规划、边建设,边谋划、边实施,以保护传承、研究发掘、环境配套、文旅融合、数字再现等5大工程项目为抓手,积极推进该项工程,但依然存在缺乏高端人才和资质企业、创意不多、各地展示内容同质化严重、规划的范围太小、太窄等问题。

潘伟斌认为应该扩大规划范围,不仅包括规划中的三门峡、洛阳、郑州、开封、安阳五市,还应包括沿岸的济源、焦作、新乡、鹤壁和濮阳、商丘等市。

统一规划和进行布局,避免景点同质化,不能让各市单打独斗。比如洛阳定位为盛世隋唐,不仅与西安产生了竞争,还造成了古都文化展示的东汉、魏晋、北魏的缺环。建议国家层面或沿黄各省成立黄河国家文化公园联盟,统一指挥,根据各个主线进行合理布局,避免造成某个文化展示的缺环。

主题和内容要足够丰富。黄河文化内容庞杂,十分丰富,可以设置多种课题。比如恢复和打造古代黄河漕运、黄河古栈道、著名古渡口、太行山八迳、太行山区山村聚落等体验游。

加紧推出和提出专项研究课题,进行旅游、文化展示、创新研究。在尊重研究事实史实的基础上进行再加工,使其通俗化,使老百姓更易于读懂,更易于接受。因此,资源整理再创造非常重要,在整理好资源的基础上,组织相关科研人员,加快推进有关黄河文化创新产品的推出。

制定政策保护和支持本土文化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大力鼓励私营资本和企业加入。

责任编辑:hN_1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