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河南热线 > 资讯 > 河南城事 > 正文
环球关注:两会“面对面”·代表谈“新”丨牵住创新“牛鼻子” 激发经济发展新动能
2023-01-14 10:19:23 来源: 大河网
关注河南热线

大河网讯 创新发展已成为河南全省上下的广泛共识、实际行动,成为现代化河南建设的主旋律、最强音。在2023年河南省两会上,来自全省各地的省人大代表带着各行各业的发展喜讯相聚盛会,畅谈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对企业发展壮大带来的变化。


【资料图】

河南省人大代表、河南心连心化学工业集团总经理 张庆金

科技创新助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我们致力于通过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去降低化肥生产成本。”1月13日,省人大代表、河南心连心化学工业集团(以下简称“心连心”)总经理张庆金在接受大河网采访时说。

今年河南省两会期间,张庆金代表化肥行业,同时站在农民增产增收角度,向大会提交了《大力研发推广减肥增效新技术,助力乡村振兴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张庆金表示,河南作为农业大省,又是减肥增效的先行省份,应该支持优秀化肥企业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和科研平台建设等科技创新活动,及时调整产品标准、功能标准。

“科技创新一小步,往往就是引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大步。”张庆金告诉记者,在产品研发方面,心连心加强技术创新,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心连心尿素的生产成本比行业平均生产成本要低10%左右。与普通尿素量相比,使用量减少20%,农作物增产8%左右,一亩地一季多收入100元以上,同时减少氨的挥发与流失,节约了国家大量的煤电资源,也减少了环境污染。

近年来,心连心公司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模式,与郑州大学、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所、华东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构建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并实质开展了多项新技术、新产品的合作研究。坚持“将专利工作纳入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把专利工作贯穿于技术创新全过程”的指导思想,进一步规范知识产权奖励制度,设立了专利专项奖励资金,促进科研人员工作积极性。目前公司累计实现授权和发证专利300余项,并逐步培养了一支具有较高知识产权专业水平的骨干队伍,提升了知识产权管理的专业化水平。

今年两会,张庆金呼吁出台产业协同发展的政策措施。他表示,化肥生产的稳定运行是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而有些政策对于连续生产、均衡用电的化肥企业不适用,比如“峰 谷 平 尖”电价政策,对化肥成本影响较大,直接推动了农民化肥成本上升,相当于变相增加了农民投入。如果每度电涨两分钱,农民每吨肥料就会增加16元。建议充分考虑化肥企业的运行实际,对相关政策进行优化调整。

张庆金表示,希望政策上大力支持高效氮肥、复合肥、水溶肥等减肥增效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应用,重视在乡镇的农业知识宣传。同时,他们有责任、有义务、也有信心,引领全国化肥企业转型升级,为国家提出的“减肥增效”作出更大的贡献。

河南省人大代表、平高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钟建英

将创新平台作为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的“新引擎”

省人大代表、平高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钟建英认为,纵观国内外百年企业,能够长久不衰的共同点就是坚持科技创新。

近年来,河南省坚持把依靠科技创新促进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紧跟装备制造产业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发展趋势,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前瞻谋划,科学布局,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发展,研制出重大标志性产品和技术装备,培育壮大了一批国内行业创新发展排头兵企业。

但是河南省电气装备制造业整体发展水平薄弱环节多,科技创新能力有待加强,“互联网+装备制造业”融合度低等问题仍没有得到根本的改观,急需省级部门强化顶层规划设计,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和发展环境,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系列国际领先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推动装备制造业向价值链的中高端迈进,为中原崛起增光添彩。

钟建英建议,河南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统筹规划重大电气装备重大成果培育计划,实施重大电气装备环保化、智慧化重大专项,开展关键共性技术联合攻关和协同创新,通过政策和资金引导实现电气装备重大创新;搭台唱戏,构建重大电气装备技术创新平台,将创新平台作为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的“新引擎”,加快组建河南省重大电气装备试验室,着力打造国家级试验室,为重大电力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注入活力和动力。

河南省人大代表、河南银金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闫银凤

通过创新实现从产品制造到产品创造

“我们作为河南的企业,一定要有担当的精神,把创新发展、绿色发展作为企业发展的首要任务,和国家的战略同频共振。”省人大代表、河南银金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金达”)党委书记、董事长闫银凤谈到科技创新时说。

“改革开放40余年,经济从又快又好发展到又好又快发展,从科学发展到现在的生态经济,一路下来,我们感觉到企业的发展要立足于产品的升级换代,要加快基础性创新,注重从0到1的创新。”闫银凤告诉记者,她讨论的“创新”并非间接性的创新,而是一种颠覆性的创新。只有从产品制造到产品创造,才能助力企业实现真正的绿色发展和可循环发展。

2021年12月15日,河南省先进膜材料产业研究院正式成立,这项“卡脖子”技术的攻关者——河南银金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作为牵头单位,站到了业界聚光灯下。

“我们在材料领域的创新和发展实际上是五年打基础、五年争输赌、十年磨一剑。”现如今,银金达已经成了国家的单项冠军,成了示范企业,成了国家的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也成了国家质量标杆和绿色工厂。

闫银凤对此感到很光荣,她告诉记者:“我们要力出一孔,穿破堡垒,成为全球行业领域里的领军企业。”

据闫银凤介绍,目前银金达在新材料行业领域处在中国第一、世界三强的优势地位,她深感一定要把国家战略企业化,企业的发展一定要和国家的战略同频共振,完成企业人应该完成的使命、责任和担当。

作为河南省人大代表,闫银凤建议国家可以在基础性研究上下功夫。她表示,基础研究领域往往是难点、卡点和堵点,是从0到1的内容。我们国家的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亦称为研发投入强度)是2.44%,而发达国家的研发投入基本占到GDP比重的12%~15%。所以一定要重视研发投入,着力解决科技创新路上的难点、卡点、堵点问题。

河南省人大代表、中原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 耿明斋

创新驱动将为河南经济发展注入充足的活力

“40多年来,中国的快速现代化靠的就是两个法宝:一个是改革,另一个是开放。”省人大代表、中原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耿明斋说,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以后,创新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只有在深层次上推进改革,才能解决体制机制中暴露出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河南作为经济大省,也是传统积淀较深的省份,体制机制变化相对滞后,对市场和技术及产业结构演化反应也滞后,因此,迫切需要更大力度的改革,来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推动经济发展“换道领跑”。

耿明斋认为,现在新一届的省委、省政府有一个非常清晰的思路。比如说科学院的重建重振,各种研发平台、产业研究院、十大重点实验室。这一系列的措施实行下去,给河南经济注入了充足的活力。

“但是我想说的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特别是创新能力的提升,必须要持续地下功夫。”耿明斋说,建议在持续提升创新能力层面上,特别是在高端人才聚集和创新平台上继续实现突破。(祝传鹏 马绍坤 刘晓明 董蕾)

责任编辑:hN_1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