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河南热线 > 资讯 > 河南城事 > 正文
环球热点!非凡十年 出彩中原·漯河篇丨创新发力新赛道
2022-09-02 08:41:59 来源: 大河网-河南日报
关注河南热线

漯河卫龙食品研发中心。资料图片

智能机器人。潘泽豫摄

即将投入使用的中原食品实验室大楼。潘书涛 摄


(资料图)

智能化、自动化的双汇肉制品生产线。资料图片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漯河市坚持项目为王、谋划为先、招商为要、落地为大,以项目论英雄、以项目看水平,加大工作力度、加强会商调度,提升服务意识、强化要素保障,一批“含新量”“含金量”“含绿量”可观的重大项目签约落地、投产达效,为全市高质量发展增添了源源不断的动能。

河南食品科创园 构筑食品产业创新高地

□本报记者 卢松 本报通讯员 张晓甫

“我们和市国企投资有限公司共建的河南食品科创园,可以深度参与中原食品实验室建设,共享研究成果。”8月25日,河南金大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侯红伟介绍,公司的食品和绿色食品添加剂项目已优先在园区布局选址。

在全省第五期“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中,河南食品科创园项目是漯河市“开工一批”活动的主会场所在地。该项目总投资20亿元,包含中原食品实验室、食品加工中试基地、产教融合基地和功能食品产业孵化园等4个板块,全力打造国内食品科技创新高地。

食品产业是漯河市的支柱产业。对标国家重大战略,面向全省万亿级食品产业需求,漯河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筹建中原食品实验室,努力构筑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食品创新高地,人才高地和产业孵化高地。

“按照‘创新之源、食品未来、人才高地’功能定位,建设开放型创新平台,吸引省内外高层次研发团队和管理团队入驻,努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创新型示范园区和区域智慧岛,为漯河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漯河市国投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位于漯河食品职业学院内的中原食品实验室过渡实验大楼已装修完成,科研设备正在安装。

走进设在漯河食品职业学院的河南省食品加工中试基地,各种专业食品实验设备一应俱全,科研人员正一丝不苟地做着实验。“我们为食品企业研发的新产品,在食品加工中试基地测试后,就可以在企业进行规模化生产。”漯河食品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詹跃勇介绍,有的新产品从实验室到企业生产车间,只需要不到一个月时间。

目前,河南省食品加工中试基地建有功能食品、肉制品等16条中试生产线,近年来先后与196家食品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提供中试服务357次,上市产品294种,直接增加企业销售收入113.5亿元。

对接国内各大高校科研院所,提升产教融合基地科研水平,加快功能食品产业孵化园建设……随着各项工作紧锣密鼓地开展,一个食品产业创新高地正加快在漯河市崛起。

“项目全部运行后,将瞄准食品领域科技发展前沿,汇聚一批全球顶尖的科学家和研究团队,攻克制约食品产业发展的关键科学难题和技术瓶颈,为河南万亿级食品产业发展提供坚强科技创新支撑。”漯河市科技局局长效国强说。

迪信通5G智能制造产业园 打造机器人产业新名片

□本报记者 卢松 本报通讯员 张家明 张晓甫

8月24日,走进迪信通英米科技5G智能制造产业园,浓厚的高科技气息扑面而来:生产线上,智能机器人灵活地对产品进行搬运和包装;5G+智慧园区,大数据高效服务企业生产和项目建设……

“我们生产出来的机器人被漯河多家食品企业预订一空,还有不少企业主动联系我们,提出个性化订货方案。”漯河英米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彭海生介绍,在上下料、分拣、装箱等生产环节增加机器人应用,能在提高产能的同时实现节本增效。

漯河英米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工业机器人和智能集成装备的生产、销售企业,集技术研发、智能制造、技术服务等多业态于一体,助力漯河食品制造迈向食品智造。

“一套由智能机器人控制的自动化生产线,可替代8到10个劳动力。”彭海生说。随着漯河食品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仓储需求会持续增加,该公司的“5G+智能仓储”,通过智能机器人精准测算,对货物进行全自动化搬卸,能使企业的仓库利用率提升95%以上。

从与漯河市源汇区政府接触到签约只用了4个月,从开工建设到一期项目开园仅用了8个月……在漯河市各级政府提供的“保姆式服务”下,迪信通英米科技5G智能制造产业园实现了快速落地和生产。目前,产业园项目一期两层产业新空间厂房已投入使用,二期已开工建设。

智能化,正在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动能。漯河市坚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按照“产、城、链、园、人、文”协同发展和“产城融合、链园一体、人文共塑”思路,围绕构建“1+8+N”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打造先进制造业创新型示范园区,加速产业科技化转型。其中,首批创新型示范园区就包括迪信通英米科技5G智能制造产业园。

“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打造漯河市5G机器人产业的新名片,同时也将助力众多本地龙头企业和生产型企业逐步完成硬件改造、技术升级,系统性增加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彭海生表示。

金大地联碱绿色转型产业园 建设全国最大创新型盐化工基地

□本报记者 卢松 本报通讯员 张晓甫

8月23日5时,舞阳金大地联碱绿色转型产业园项目施工现场已是旌旗招展、机器轰鸣,工人们分工有序,忙个不停。“我们抢抓施工黄金期,有效避开高温时段,全力上人上机械,最大限度地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河南金大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侯红伟说。

舞阳县拥有全国储量第二、品位第一的特大型盐矿,建有省级化工园区。河南金大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是舞阳县2005年引进的一家大型民营盐化工企业,该县一流的营商环境,为企业发展壮大、转型升级提供了沃土。

最近,总投资120亿元的金大地联碱绿色转型产业园项目开工建设,这是近年来漯河市单体投资最大的项目。“项目投资强度高,科技含量高,建设标准高,环保安全水平高,经济效益高。”侯红伟介绍,项目建成后,将新增年销售收入130亿元以上,带动就业600人以上,成为全国最大的小苏打生产基地、全球最大的联碱和氯化铵生产基地。

“上午刚签订土地出让合同,下午就拿到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与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为推动金大地联碱绿色转型产业园项目建设,舞阳县第一时间成立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采取“边征收、边清障、边勘探”的超常规举措,仅一个月就完成了1200亩的征地任务。舞阳县主要负责人带队每周到现场指导,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有关问题,助力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投产。

联碱装置采用金山集团自主研发的国内领先的制碱、结晶系统,合成氨设备采用国际最先进的瑞士卡萨里合成系统、德国西门子循环压缩机……金大地化工不断追求项目的“含新量”“含金量”“含绿量”,新上项目采用多项国际国内先进的核心技术,工艺设备、能效水平均居世界一流。

“公司还在加快建设研发中心,今年建成后将和郑州大学等高校院所‘牵手’,设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流动站等,进一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建设全国最大的创新型盐化工基地。”侯红伟说。

双汇5000万只肉鸡全产业链项目 行业标杆拉动产业升级

□本报记者 卢松 本报通讯员 付依潼 张晓甫

双汇第二工业园5000万只肉鸡全产业链项目建设现场,主体厂房已经封顶,车间内部正在施工,厂区配套设施也在加快建设。“我们将全套引进荷兰、德国等国家的先进设备及养殖技术,保持行业领先地位。”8月25日,双汇发展副总裁周霄介绍,预计明年上半年项目投产达效。

和双汇以往的项目相比,这个全力打造的新项目有着企业的一贯传承,也体现着转型发展的新特点。

变化体现在集约节约上。这个项目屠宰环节创新采用双层建筑结构,种鸡环节采用行业先进的多层建筑养殖模式,可大大节约土地资源,提升项目产出效能。

坚守的是全产业链发展模式。5000万只肉鸡全产业链项目涵盖了饲料、种鸡、孵化、肉鸡饲养、屠宰及骨素项目等,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无缝对接。

“3.2万吨骨素项目是该产业链的深加工产业项目,工艺先进、技术领先,可真正实现将有用资源吃干榨净、拉长产业链条,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争创行业标杆。”周霄说。

漯河以食闻名,“三链同构、农食融合”全产业链模式被向全国推广,以双汇为“链主”的河南省肉品全产业链是全国农业全产业链重点链。5000万只肉鸡全产业链项目是漯河市打造丰满的绿色食品产业生态中延链补链强链的优质项目。

为使这个项目尽快开工,项目所在地漯河市召陵区积极探索推行工业用地“标准地+告知承诺制”,实行容缺受理;建立手续办理清单台账,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节点,实行压茬推进,30多天就完成了开工前所有手续办理工作,创造了“漯河速度”。

周霄介绍,5000万只肉鸡全产业链项目全部达产后,每年可实现销售收入22亿元,解决2000余人的就业问题;同时,将转化玉米等粮食约17万吨,有效带动发展特色种植、有机农业,促进乡村振兴和区域经济发展。

责任编辑:hN_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