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微头条丨反诈微课堂丨不请自来的“通知书”可提前查分的App? 高考季谨防被骗
2023-06-08 14:19:14 来源: 大河网
关注河南热线

大河网讯 (记者 宋向乐)每年高考前后,各类涉高考诈骗也进入高发期。莘莘学子十年磨一剑,皆为这一刻金榜题名。可不少犯罪分子正是利用这一心理,在考试、查分、志愿填报、录取等阶段,精心设计出的各种“陷阱”进行诈骗。6月7日,大河网联合河南省检察院检察官为考生家长讲解高考诈骗套路,提醒广大考生提高警惕,切勿上当受骗。

◆手机短信收到“提前查分”链接?


(资料图)

不法分子模仿“校讯通”“高考直通车”等向考生及家长发送带有链接的“服务短信”,一旦点击链接进入,手机即可能被植入木马病毒,进而窃取绑定的银行卡账户、密码等资料,转走钱财。

检察官提醒

要记住查分的官方渠道只有一个,即考生所在省级教育考试院,可登录其网站或官方微信等进行查询,不要相信“野鸡”网站,更不要点击手机短信里来历不明的链接。如果不慎点击,要立即卸载手机上的支付宝等支付工具,或向专业技术人员求助清除病毒。

◆网上下载“高考志愿填报”App?

高考结束后,考生和家长开始琢磨志愿填报,在网上搜索时会遇到不少“志愿填报”App,这有可能是不法分子设下的陷阱,以此获取考生的个人信息,随后就有自称掌握“内部大数据”的“高考志愿规划师”主动前来联系,精准实施下一步诈骗套路。

检察官提醒

目前没有任何招生考试机构、高校与社会机构或个人开展高考志愿填报指导的合作,切勿相信所谓的志愿填报指导服务。请考生按照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和高校提供的信息,结合本人实际情况,合理填报,最好不要在手机论坛、非安全电子市场下载此类App。

◆收到不请自来的“通知书”?

“某某同学,我院决定录取你入某某专业学习,请你于某年某月某日凭本通知书到学校报到……”近年来,常有考生接到“不请自来”的录取通知书。

检察官提醒

不法分子一般通过邮局向考生寄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提供私人账号,让考生将学费、教材费等费用打入其银行账户进行诈骗。考生可在教育部门官方网站查询自己的录取信息,也可通过报考的院校了解录取情况,核实学费汇款账号进行确认。

◆“教育部门工作人员”帮助申请“高考补贴”?

骗子利用一些考生家中经济困难、上大学需要通过助学金交齐学费的情况,冒充高校工作人员、教育部门工作人员,称可为考生申请大学助学金,要求家长先交报名费。

检察官提醒

当接到自称高校、教育、财政等工作人员的电话、信息,要发放“国家助学金”“返还义务教育费”“助学扶助款”时,考生及家长一定要主动与当地教育部门或学校联系求证。

◆“专家”称花钱就能修改高考分数?

每年高考后都有“高人”自称能修改高考成绩甚至有名校“内部指标”的补录名额,利用家长希望孩子考出好成绩、考上好学校的心理,向其索取高额“服务费”,收到钱后便会销声匿迹。

检察官提醒

所谓的“修改高考成绩”“某某大学补录名额”,都是骗子的借口,凡是收取保证金、录取费、指标费之类的一律不能信。尤其是谎称交钱即可上军校、以特长生名义入读等,都是骗局。

◆注意保护好这些信息,不要被坏人利用

1.准考证、考生号和密码要保存好

成绩单同样包含考生号、姓名等重要信息,不要泄露或晒到网上,否则容易被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个人信息做其它的事情,或者打包卖给第三方,第三方通过电信诈骗或者发送广告的方式来侵害考生的个人隐私权。

2.志愿填报信息不外泄

有关志愿填报的所有重要信息和登录密码等资料也绝对不能泄露,以防发生高考志愿被他人恶意篡改事件。

3.录取通知书不晒单

录取通知书中包括照片、姓名、身份证号、准考证号、考生号、录取专业等信息,容易被诈骗团伙利用,给考生发假的信息,或者打诈骗电话骗取钱财。

4.不轻信、不转账、多核实

不轻信、不转账、多核实,有任何疑问一定要多核实,可拨打110、96110或到就近派出所咨询。

责任编辑:hN_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