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河南热线 > 资讯 > 河南城事 > 正文
环球即时看!郑州的“一环”沿用了三千多年?
2023-04-04 08:13:32 来源: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
关注河南热线

20世纪50年代的郑州市区环城路制图/首席编辑杨芳芳

顶端创作者郑知州

上世纪50年代,为配合河南省会从开封迁到郑州的市政需要,郑州市绕城路(一环)主要由金水路、大学路、陇海路、城东路构成,这是最初的郑州市区环城路。


(资料图片)

都知道现代郑州是一座火车拉来的城市,在人们印象里,城区似乎是围绕着郑州火车站向外扩大延伸而来的。但实际情况有所出入。清末卢汉铁路在郑州设站之前,郑州就有一座沿用数千年的老城。

环绕郑州老城的道路能称为“一环”吗?

郑州管城区有这样几条街道:城东路、城北路、城南路、南顺城街、北顺城街。这不就是几条完整合围的绕城路吗?这里的城,便是指郑州老城。

那么,这几条环绕老城的道路,是否也可以说是“一环路”?当然这个“一环”的历史意义比地理意义更大,因为从现代郑州城区的规划来看,这几条路的环路作用并不突出。

通过上世纪50年代的郑州市区地图,可以看到郑州的城区建设呈现出以京广铁路为轴,东西发展,呈现明显的三块功能划分,郑州老城被包裹在西侧,周边环绕老城的道路显然不算主干道。

不过,“环路”说到底是现代城市的概念,要是往历史深处探寻,这个“环”字更适合指代城墙。

郑州最早的“一环”可追溯到商代

郑州跻身中国八大古都之列,主要是靠商代早期的都城郑州商城。商城内城范围,大致为今天的金水路、城东路、城南路、顺城街、杜岭街合围区域,这便是郑州最早的“一环”了。“一环”内是商代核心城区,宫殿区就在内城的东北部。

郑州商城的内城在商代中期沦为废墟之后,到了战国中期得以全面修复。至今能看到内城城墙的外侧普遍附加有战国时期的夯土。汉代又在战国城墙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规模修复,只是将北城墙向南收缩,从而汉代城墙仅占据战国城墙靠南的三分之二。

汉代之后的隋、唐、宋、元、明、清,直到民国,都沿用了汉代城墙。

古老“一环”内的面积相当于郑大新校区

郑州商城自建成之后便为郑州人代代沿用,3600余年,城址不移,人脉不息,成为世界城市发展史中的孤例。

换句话说,郑州的“一环”沿用了三千多年!在1916年《郑县志》里的“郑县城及四关图”上,详细描绘了当时的郑州老城布局,四周有城墙,城内东大街、西大街、北大街等道路清晰可见,东城有文庙、城隍庙、开元寺等,西城有衙署。

当然,如果放在今天的郑州地图上,古老“一环”之内的郑州老城已经非常不起眼,面积基本上相当于郑州大学新校区。

1904年卢汉铁路郑州火车站建成,车站周边迅猛发展起来,郑州西大街也开始向外延伸。

东大街、西大街从商代沿用至今?

学者张立东在《郑州商城城门探寻》一文中认为,后世历代在利用城墙的同时,很可能对城门、街道、大型建筑基址等也有不同程度的沿用。郑州老城的东西二门,与郑州商城的南东门、南西门对应,推断现在的东大街和西大街是自商代传承而来的一条主干道。

或许你会有疑问,虽然城墙历代沿用、商代城门与清末城门对应,难道就能说这条路中间没变过吗?

能。通过清乾隆十三年(1748)《郑州城图》,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即使时光倒退200多年,城内基本道路和文庙、城隍庙、衙署等地标也均在原位。

对古都郑州来说,200多年也只是历史长河中的须臾一瞬。再以开元寺、文庙为坐标来分析,郑州城内规划沿用历史,可继续上追到汉唐。

今天的郑州第一人民医院院址,即郑州开元寺遗址,该寺创建于唐开元年间,有宋开宝九年(976年)建的十三级舍利砖塔一座,如今古塔已毁于战火,但考古出土的经幢、武士、力士等文物均提供了实证。郑州文庙,史载建于东汉永平年间,考古工作者曾在院内发现汉代水井,证实这是全国建造最早的文庙之一。

苏轼、李商隐都留下名篇郑州古老“一环”有多少传奇?

宋嘉祐六年(公元1061年),苏轼自开封外派凤翔签判,苏辙留京侍奉老父。苏辙一路将兄长送到郑州西城门外。望着弟弟远去的身影,苏轼动情写下著名的《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与子由别于郑州西门之外,马上赋诗一篇寄之》。诗中“苦寒念尔衣裘薄,独骑瘦马踏残月”,至今让人感动于二苏兄弟情深。

这条路上也留下过科举失败后,李商隐落寞的背影。出生在荥阳的李商隐,在835年再次落榜后闲居郑州,他登上城垣西南角的夕阳楼,触景生情写下了著名的《夕阳楼》: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多年后,李商隐病逝于郑州,葬于荥阳。

宋代编著的建筑百科全书《营造法式》的作者李诫也是郑州人,他的家就在东大街上。2010年,在李诫去世九百周年之际,郑州相关部门在商代城墙广场上,建起了李诫故里纪念碑,而李诫墓在郑州南郊的梅山。

责任编辑:hN_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