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河南热线 > 资讯 > 河南城事 > 正文
世界微速讯:苇席,指尖上的手艺!郏县席匠艺人50余年痴情坚守
2023-03-16 21:59:00 来源: 大河网
关注河南热线


(资料图片)

大河网讯 编席,通俗地说就是用芦苇或者是高粱秆编织席子,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编席这种传统手工艺正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然而,在郏县安良镇肖河村却有这样一位编席匠,秉持初心,用灵巧的双手传承着这门老手艺。

“这个席是圈床席,这是俺老父亲编的,离现在有50多年,这是用红高粱秆和芦苇制作的,上面编的有双喜字和福字,代表喜庆。”安良镇肖河村村民段中堂说。

3月13日,在段中堂家中,他一边和笔者介绍自己父亲留下的苇席,一边向笔者展示如何编席,只见一条条富有弹性的苇篾(miè),在他的手中来回穿梭,上下翻飞,看得人眼花缭乱。

今年73岁的段中堂,说起话来声音洪亮,身体硬朗,透着农民特有的朴实。他从小跟随父亲学习编席手艺,50多年的编织生涯,让段中堂的编席技艺炉火纯青,他编织的席纹理清晰、四角端正、结实耐用。

编席看似简单,但操作起来经过的工序不少。一张苇席要经过选苇、破苇秆、浸水、石磙碾苇子篾、编织、封边等几个步骤,但真正的编织过程,却是繁复和漫长的。

随着各种复合材料、化纤制品大量运用于生产生活中,苇席逐渐淡出了百姓生活。加上老手艺人纷纷离去,从事编席的年轻人越来越少,编席手艺也濒临失传。

“编了一辈子席了,我对这个席有深厚的感情,现在这些东西淘汰了,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我想利用白胶带和红胶带这样的材质,又轻便,又结实,编成花草树木、双喜字、福字等各种图案,我想把它传承下去,这是我的一个小小的愿望吧。”段中堂说。

一草一席,编织的是手艺,记录的是民俗,传承的更是文化,也彰显着手工艺匠人的生活技能与精益求精的痴情坚守。(蔡长伟 李培新 李军辉/文图)

责任编辑:hN_1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