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河南热线 > 资讯 > 河南城事 > 正文
世界热头条丨有平台、有产品、有攻坚 河南农业更智慧
2023-02-16 07:58:55 来源: 大河报·豫视频
关注河南热线

轮边电机电动拖拉机(ET1004—W)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8~12kg/s多功能联合收获机(4LZ-8)

□统筹策划 黄婷 执行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刘瑞朝 胡嫦元 文图

在农忙“三夏”麦收时,农户使用手机APP,“网约”下单收割机,作业数据可同时自动上传,农机手的作业补贴也随之精确快捷到账;一秒钟能“吞下”12kg小麦的收获机、5G+氢燃料拖拉机、纯电动无人驾驶拖拉机、100马力轮边电动拖拉机……在农民挥洒汗水的土地上,随处能感知到科技的力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加快先进农机研发推广。如何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农业机械化、智能化、高端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河南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同时,农业机械装备也变得越来越有“智慧”。

【平台】

农忙时的“网约车”

农忙时最怕的就是约不到农机。如今站在田间地头打开手机就能下单“约车”。去年6月初上线的河南农机云平台,让“网约农机”成为田间新时尚。以前农户找不到农机、农机手接不到单的信息不对等问题,也迎刃而解。

2月15日,在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战略研究院院长李保忠接受大河报·豫视频记者采访时说:“借助北斗卫星远程控制器,农机与平台实现定位联网,农机分布情况、作业情况等在平台上一目了然。”李保忠介绍,短短半年时间,河南农机云平台已接入近1500台农机,如此大受欢迎的原因,是因为它还能服务于农机作业补贴的发放。

“每年农忙往往就那半个月时间,如果遇到不好的天气,还要抢收,我们一般都是要等农忙过去后,才顾得上去收集资料,手填文件,申报作业补贴,手工填写就容易造成数据有偏差。”漯河的农机手张师傅告诉记者,现在有了河南农机云平台,可以实时查看农机运行数据,他们两三天就能拿到作业补贴。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了解到,河南农机云平台是河南省农业机械技术中心和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联合开发的省级农机信息化平台,也是农业农村部委托的试点项目。河南农机云平台依托智能农业装备管理平台而建,可实时监测到数千里外的一台农机作业运行轨迹,查看累计运行里程、工作时长、冷却液温度、燃油率、发动机转速、踏板位置等参数。

目前,农机大数据平台农机心跳活跃数据突破16万台。李保忠说,他们下一步将与河南省农机中心进行合作,将陆续在河南省围绕农机管理平台、三合一补贴平台、作业补贴平台的建设展开工作。

【产品】

赋能农机改良的粮损“克星”

日前,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司长冀名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小麦、水稻、玉米机收率分别超过97%、94%、80%,主要粮食作物都是靠机械来收获的。

农作物机收,不可避免地存在损耗的问题。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每年全球粮食从生产到零售全环节损失约占世界粮食产量的13.9%。这个损失降低1个百分点,便相当于增产2700多万吨粮食,可以供7000万人吃上1年。

冀名峰举例说,以小麦测算,全国的小麦机收损失率平均下降1个百分点,就能挽回粮食损失25亿斤。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观察到,以往的收获机损失率行业标准,都是靠人工检测,主观性比较强,存在较大的偏差。为此,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引进了粮损测试验证平台,这样的平台全世界仅有两个。

粮损测试验证平台可实现机械化自动化,从物料收集、分类、再喂入、称重、清选、振筛、再称重实现全程机械化,喂入量、含水率指标均采用传感器监控,最大程度降低人为因素干扰。

李保忠说,粮损测试验证平台,可实现随车和并行测试,可以检测出农机不同生产环节的损失率,实现数据实时传输、处理和回传,为农机改进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创新】

农机行业的一枝独秀

农机装备已经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基础。大河报·豫视频记者从河南省工信厅了解到,截至2021年年底,河南省规上农机装备制造企业200余家,主营业务收入近600亿元,已成为全国重要的农机装备制造大省。业内人士指出,河南农机装备产业总体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但在高端农机装备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了解到,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暨洛阳智能农业装备研究院有限公司(下文简称创新中心)在工信部指导下,河南省人民政府、国机集团等单位联合支持下,由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等10家单位联合出资组建面向农机领域的创新平台,是我国农机行业唯一一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李保忠说,他们目前已开发出了国内首台大马力轮边驱动型无人驾驶电动拖拉机、中国首台5G+氢燃料电动拖拉机、国内首款无驾驶室的纯电动拖拉机等产品。

去年,对标国际最先进的机型,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开发出了12kg以上喂入量的大型多功能联合收获机。目前已在东北地区进行试验,最终将会实现高端农机的国产化替代目标。

在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的带动下,全省农机装备生产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进科技创新,重点农机装备企业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5%以上,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中国一拖新型轮拖和智能驾驶舱项目生产效率分别提高97.4%和23.91%,运营成本降低57.9%和26.93%,能源利用率提高59.4%和16.63%。

【攻坚】

丘陵山区适用机械亟待开发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有明确规定。加快先进农机研发推广。加紧研发大型智能农机装备、丘陵山区适用小型机械和园艺机械。支持北斗智能监测终端及辅助驾驶系统集成应用。完善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探索与作业量挂钩的补贴办法,地方要履行法定支出责任。

2月13日,河南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在郑州召开。会议指出,要强化双轮驱动,激发建设农业强省的动力活力。用好科技这一利器,加快推进种业振兴、绿色食品业创新、农机装备创新、农业科技创新体系重塑重构等,不断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塑造新动能新优势,加快实现量的突破和质的跃升。

根据了解,河南打造先进农业装备制造基地、智慧农机与智慧农业创新平台、农业装备成套集成与产业资源开放合作平台、农业与农村工程综合服务平台,目前已具备服务1000家以上企业能力,并成功构建知识共享库,打造的物联网平台,具备30种以上类型设备规模介入能力、10万台以上工业设备同时在线能力,平台连接设备超过了3万台套。

李保忠说,目前农机制造还存在着“卡脖子”和“掐脖子”两个层级的问题。丘陵山地机械化生产,就是“掐脖子”问题。分布在丘陵、山地内的农田,占到了全国农田总面积的70%,他说,在农村劳动力不断衰减的大背景下,丘陵、山地机械化生产成为国家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目前,我们正在开展液压动力机械的研发,以适应30°~45°坡度的作业环境,最终促进丘陵、山地机械化生产。”李保忠说。

责任编辑:hN_1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