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河南热线 > 资讯 > 河南城事 > 正文
天天热头条丨如何做优人才生态,让人才“如鱼得水”?教育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谈心声
2023-01-17 21:20:20 来源: 大河网
关注河南热线

大河网讯(记者 刘高雅)让“英雄有用武之地”,让人才“如鱼得水、如鸟归林”,方能最大程度发挥好人才的作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奏响河南高质量发展“最强音”。


(资料图片)

如何做优人才生态,培养好河南各行各业所需的专业人才?今年河南省两会期间,多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围绕如何“育人才、引人才、留人才”这一热点话题建言献策。

河南省政协委员、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党委书记王清义

解除人才后顾之忧 搭建人才发展平台

高校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如何发挥高校的重要支撑作用,为建设国家创新高地提供强大助力,是河南省政协委员、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党委书记王清义长期关注的热点。

“一流大学的建设和发展普遍与民族振兴和国家发展紧密联系。”在王清义看来,加快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现实需要。高校也是河南发展的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创新源头和动力引擎。

王清义认为,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实现高校价值,助力河南发展,应从高校人才培养入手。“高校是人才的聚集地和策源地。我们要吸引高端人才扎根地方,结合河南政策,坚持因校制宜, 健全引才体系,全力解除人才后顾之忧,务实搭建人才发展平台。”

“我们要鼓励毕业学子留在地方,主动宣传河南政策,强化与地方企业对接,积极营造浓厚氛围,让学生有充沛的动力、充分的意愿留下来。”王清义建议,培养各类人才建设地方,成为河南人才供给的源头活水,成为河南振兴发展的强大助力,服务国家创新高地建设。

河南省人大代表、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书记司林胜

深化人才评价改革打破职称导向、帽子目标

河南省人大代表、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书记司林胜表示,政府工作报告就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实施,重点阐述了加快提升科技创新能力问题,这契合了二十大报告关于教育、科技和人才工作一体部署、统筹推进的要求, 作为来自高校的代表,既深受鼓舞,又深感责任重大。

如何构筑一流人才生态?司林胜认为,应深化科技、人才评价改革。全省应建立相对统一的科技支持和人才引育体系,打破不同部门间的壁垒和重复建设,集中有限资源支持人才、科技重要突破。

同时,他表示,要切实“破四唯”“立新标”,打破科技和人才评价的职称导向、帽子目标,真正建立起以创新质量、绩效、贡献为导向的评价体系,培育创新文化,构建一流创新生态。

河南省政协委员、河南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李小芳

“杏林”枝繁叶茂 需广揽贤才兼容并蓄

“要想让‘杏林’枝繁叶茂,最重要的是广揽贤才,兼容并蓄、特色引领。”河南省政协委员、河南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李小芳提出这一观点。

“广揽贤才就是各个培养中医药人才的学校要错位发展,立足自己的办学定位,吸引更多有情怀、有专长、有水平的教师充实到人才队伍中,打造符合自己需要的一流师资队伍。”李小芳表示。

“兼容并蓄就是在医疗服务中体现中西医并重。要想兼容并蓄,更重要的是服务国家、河南省的战略需求,促进中医药学科和其他学科融合再造。培育更多新兴交叉学科、前沿学科,从而提升高质量人才的培养能力。”李小芳提出这一观点。

河南省政协委员、商丘师范学院党委书记张志坚

新产业急需创新型人才应注重产教融合

数据显示,2019—2021年河南省普通、职业本专科毕业生分别为59.34万、65.7万、67.84万,均居全国之首。

河南省政协委员、商丘师范学院党委书记张志坚介绍,省委、省政府围绕如何实现我省高校毕业生高质量毕业统筹擘画,取得显著成效。然而,受经济、疫情等复杂因素影响,从我省公办本科高校2019—2021年间的就业率数据看,有21所高校就业率下滑。

究其原因,张志坚认为,主要是就业者的技能与产业的契合度不高,人才培养质量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存在差距。如何破解上述难题?张志坚建议:“尽快优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标准。落实中央和地方政府相关支持配套政策,为企业和高校共同推进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提供政策措施保障。”

同时,他建议加强产教融合政策支持。实施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强化我省15所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环节、产教融合实训环境、平台和载体建设,以确保人才得到充分培养、专业培养。

责任编辑:hN_1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