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河南热线 > 资讯 > 河南城事 > 正文
环球快播:心灵“疫”站丨烟火气逐渐回归却有人不愿出门了 如何应对“解封式社恐”?
2022-12-08 16:10:02 来源: 大河网
关注河南热线

大河网讯(记者 宋向乐)前段时间由于疫情反复导致多地区实施疫情管控,面临封控时,“什么时候”能解封成为了很多人的期盼。可随着郑州各高风险区的解除,又有人开始抱怨为什么不多封一段时间,甚至有人出现“解封式社恐”。

为何会出现这种心理?该如何疏导?来听听河南省名医名家心理援助服务队、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心境障碍二科的医师张蒙蒙如何解答。


【资料图】

●为什么疫情政策虽然向好发展,我们却感到身边社会情绪仍比较低落?

张蒙蒙:部分群众在封闭期间盼望解封,希望有更多的活动空间和经济社会活动,可在国家调整疫情防控政策后,烟火气逐渐回归过程中,又开始担心解封后增加感染风险,抱怨防控措施做得不精细,出现情绪低落、焦虑甚至愤怒。

从对“解封的渴望”到“解封式社恐”,这种“既想又怕”的冲突现象,在心理学上叫趋避冲突,解封对群众具有利和不利的双重意义,因而群众对解封采取矛盾的态度,这种矛盾的不平衡的心理状态是出现不良情绪的重要原因,具体可以归结为“四不”:

1.不明白。对国家调整疫情防控政策不明白,有人认为解封是迫于无奈,甚至认为是国家放开“躺平”了,从而引发悲观消极的情绪。

2.不适应。优化的疫情防控措施与既往措施变化较大,公民自己成为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很多群众对政策的调整和自己角色的变化一时难于适应,心生茫然,不知所措。

3.不确定。 防控政策放宽封控解除后,虽然相对自由,但也意味着自己和家人要面对更多未知且不确定的因素,不知道放开后的风险大小,这种不确定性很容易让人产生紧张不安、恐惧焦虑的情绪。

4.不知道。疫情防控症状调整后,对出现的新变化和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的角色要求不知道怎么应对,从而加重已经出现的不良情绪。

●如何缓解和改变这种“新冠解封”焦虑?

张蒙蒙:其实很多的心理问题来源于“不知不行”,对事物不能完整客观地认知,缺乏应对的勇气和方法。提高对新冠病毒及国家调整防控措施的认知,勇敢的行动有助于改变“新冠解封”焦虑,做到以下三点:

1.提高认知水平。充分认识和理解国家优化防控措施是在全民疫苗接种的基础上,结合新冠病毒变异的特征,兼顾人民生命安全、身体健康与经济社会发展而作出的决策,是因时因势的优化方案,绝不是放松防控,更不是放开躺平。

2.增强应对勇气。在传染性疾病的防治中,封控是控制传染源和切断传播途径的有效措施,在疫情仍在传播的当下,解除封控意味着相对的自由,也意味着我们要面对不确定性和因此引起的不良情绪,而要克服这种“既想又怕”的矛盾心理,需要我们勇敢地选择,较快地适应环境及政策的改变,也只有在勇敢地面对和实践中才能克服恐惧心理。

3.提升应对能力。除了做好戴好口罩、勤洗手、勤通风等基本的防护措施外,制定适合自己及家庭的应对预案,比如如果自己及家人万一感染我怎么处理、怎样做才能更好地保护家里的脆弱人群、什么情况下我必须去医院就诊等。适当地储备防护物资及药品。

●在“推开门,走出去”的这个过程中,怎样才能当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张蒙蒙:1.提升身体素质。保持规律作息,合理饮食,坚持锻炼,治疗基础疾病,完善疫苗接种,做好防控新冠的身体免疫。

2.提高心理免疫。要有面对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学习合理疏导和宣泄情绪的方法,做好防控新冠的心理免疫。

3.做好物资储备。适当准备常用药物、口罩、消毒湿纸巾、消毒液、喷雾剂等物资,做好防控新冠的物资储备。

4.严守防控措施。严格遵守国家制定的防控措施,如坚持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注意个人卫生等,落实防控新冠的制度措施。

5.制定应对预案。如果自己及家人万一感染我怎么处理?怎样做才能更好地保护家里的脆弱人群?提前准备,心中不慌,制定防控新冠的应对预案。

●一些人对新冠疫情的认识仍停留在三年前,如何引导他们科学对待新冠疫情,降低恐惧?

张蒙蒙:认知心理学认为,认知与情绪密切相关,部分群众对新冠的认识仍停留在三年前,这种认知水平会加重其面对新冠时的恐惧心理;而出现的恐惧心理,也可能会使群众对新冠肺炎认识产生偏差,从而影响新冠肺炎的防控。引导群众科学对待新冠疫情,最重要的措施是加强科普宣传力度,提高群众对新冠病毒致病性、治疗效果及后遗症等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提升群众个人疫情防控能力,从而降低恐惧感。

相关推荐

·心灵“疫”站丨新冠“后遗症”可能来自心理因素 一图读懂治愈后如何调整情绪

责任编辑:hN_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