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河南热线 > 资讯 > 河南城事 > 正文
当前速看:鹤壁文博会上新了!创意+科技打造吸睛文创
2022-11-20 15:42:01 来源: 大河网
关注河南热线

大河网讯 走进第九届中原(鹤壁)文博会留声机唱片收藏馆展馆,当留声机的唱针沿着沟槽移动,针尖随沟槽波动而轻微地振动时,你可以听到来自1935年的音乐旋律在耳边悠扬地回响起来。据留声机唱片收藏馆馆长秦国栋介绍,“这是1935年拍摄电影《风云儿女》时,它的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的第一版唱片,后来这首音乐也成了我们的国歌。”

在活动现场,徐悲鸿时代抒怀的《雄狮侧目》、李可染的《日出东方》、傅抱石的《为罗时慧作柳荫仕女图》一一陈列……你还可以近距离欣赏由保利文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带来的20余幅大师名画(复制品),在现场感受艺术的魅力。

据文博会组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相比往届文博会,本届文博会将以全新的视角,呈现出“传统+创意”“文化+科技”等吸睛文创产品。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传统+创意 让非遗走进公众视野

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像 李军阳 摄

作为第一次参展的展馆,在河南华夏青铜艺术博物馆展馆中,由其展示的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像(复制品)成了备受关注的明星展品。1860年,集中国造园艺术精华的“万园之园”圆明园被毁于一旦,大量珍贵文物流失海外。至今,仍有五尊铜像下落不明。“虽然部分铜像还未找到,但目前已有大量古籍资料可参考,我们根据记载的造型复铸出了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像。”据河南华夏铜艺成型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华夏铜艺)执行院长崔大缘介绍,华夏铜艺本着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工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初心,坚持传承与创新相融合,设计制作了一大批具有厚重文化内涵、鲜明时代精神,纹饰精美、造型生动的铜艺作品。

青绿腰 李军阳 摄

“铜器铸造技艺这项古老的工艺,在过去有着108道工序。在现代,精简后仍需20~30道工序,过程十分复杂,制作一个铜艺制品需要翻来覆去地打磨。”崔大缘1977年考入郑州工学院铸造专业,如今从事铜器铸造生产技术工作已30多载。“我和铜器铸造打了一辈子交道,铸铜加艺术叫作艺术铸造,铸造是手段,艺术赋予了产品生命和内涵。”铸铜、锻铜、贴金、错银、鎏金......多种工艺、多种成型手段才能成就一个优质产品。2020年7月,铜器铸造技艺被认定为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批非遗项目。

“历时两年,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与人力,我们制作出了全国第一件云纹铜禁的复制品。”作为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馆之宝之一的云纹铜禁,是春秋中期青铜器,出土的时候是几千片碎片,整体用失蜡法铸就,工艺精湛复杂。当华夏铜艺用传统工艺和现代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复制出曾“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珍贵文物时,就能让历史的明珠从高阁走入公众视野。

青铜器、铜器制作是中原文化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华夏铜艺精心挑选了150多件作品参加此次文博会,希望借助这个平台宣传中原铜器传统文化、加强同文化产业同行交流合作,塑造提升华夏铜艺文化品牌。

文化+科技让文创潮起来

“本次展览我们与深圳文博会公司合作,将展示文化智能终端、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裸眼3D设备等数字文化消费品,并通过整体空间艺术布局、数字交互手段的应用,让观众直观体验到数字文化创意带来的智能生活。”文博会组委会相关负责人说。

鹤壁馆机器人 李军阳 摄

走进鹤壁馆,不少人正在与机器人互动。据现场负责人介绍,“这个仿真机器人由北京清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制造,她有着高度拟人的容貌、灵活的身体,可以按照提前设置的文本说话,能说方言,还能给观众比心。”

基于“让文物活起来,让文创潮起来”的文创产业理念,鹤壁馆以“数字鹤壁·潮向未来”为主题,在设计与布置上充分将鹤壁元素与新潮科技融合在一起。在鹤壁馆的核心展区内,三块大屏环绕,脚下的屏幕内有淇水流动,身后的屏幕循环播放着鹤壁的地标建筑和自然风光,采用裸眼3D的形式为参展观众营造了身临其境的体验。

李军阳 摄

现场负责人介绍,鹤壁馆利用数字技术对辛庄出土文物进行了修复和创新,打造了一系列文创产品。“这可比在博物馆看得更详细,能让观众无障碍接触3000年前卫国的艺术。”作为中原(鹤壁)文博会的东道主,鹤壁正尝试着为文物保护开辟新出路,用创新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赋能。

大芬油画遇上泥咕咕 齐浩 摄

木版年画 齐浩 摄

当起源于隋唐时期的鹤壁非物质文化遗产泥咕咕遇到了来自深圳的大芬油画,一场中国生肖艺术的南北对“画”交流也在本届文博会现场拉开大幕。古都开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汴绣、木版年画,杭州的宋韵美学......快来打卡你中意的文创产品吧!

据悉,第九届中原(鹤壁)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文博新视野,文创新境界”为主题,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举办,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参展企业487家。(董蕾)

责任编辑:hN_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