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河南热线 > 资讯 > 河南城事 > 正文
世界实时:VR豫游记丨云游康百万庄园 探寻成就豫商精神家园的基因密码
2022-10-07 16:59:13 来源: 大河网
关注河南热线

大河网讯(记者 祝传鹏 实习生 李东宝 魏凯)国庆假期“余额”不足,你是不是还在感叹很多地方都没有去?别担心,继安阳、新乡、开封之后,10月7日,大河网 《VR豫游记》走进郑州,以VR全景直播方式带你走进康百万庄园,沉浸式体验被称为“中原活财神”的豪宅,领略这个家族打破“富不过三代”的魔咒将财富神话延续了400多年的豫商精神密码。

观:如同进入一座雕刻艺术宝库

站在康家大门前,放眼望去,重重叠叠的飞檐斗拱,古香古色的青砖青瓦,从山腰一直延绵而上到山顶,气势恢宏、错落有致。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徜徉于康百万庄园,仿佛行走于清代民居民俗活画卷,砖雕、石雕、木雕都有极高的水准。走过不同的大小门时,会看到门枕石和柱础上的石刻浮雕,咫尺之间,人物、动物活灵活现,生动传神;碑楼上精美的砖雕图案栩栩如生;屋檐下龙飞凤舞的木雕图案,格调雅秀。

“庄园里还保存有碑刻、牌匾、家具、古玩、书画、器皿、衣帽等历史文物三千余件,对于研究明清文化、民间风俗、古代建筑等都具有极高的价值。”讲解员王小雨介绍说。

位于康百万庄园主宅区的三院有一组门枕石,是康百万庄园石雕艺术的代表作品。

“这对门枕石是选用整块青石上下分三层雕刻而成,构图新颖,雕工精湛,人物、动物形象生动逼真,情景交融,栩栩如生。”王小雨说,它以其精细的雕刻工艺和深刻的文化内涵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并且还是我国一级石刻的定级标准,堪称国宝。

在庄园里还完整保存着一张精美的顶子床。它是用金丝楠木雕刻,由十个能工巧匠,耗费1700多个工时,做了将近5年时间才做成的。它采用透雕、镂空雕的雕刻手法,床柱的雕刻都是竹节型的,象征竹报平安,节节高。这张床的另外一个精妙之处,是可以自由拆卸。它由37个部分组成,通体没有用一颗钉子,完全是铆上去的,相当于现在的组合家具。这张床可以说是木雕的杰出代表。

兴:从康家店到富甲三省

“明洪武年间康家先人从山西迁徙到河南巩义落户,为了解决温饱问题,他们沿河开了一家小饭馆,伴随着时间越来越长,名气也越来越大,就有了‘康家店’的称号。”王小雨说,康百万并不是特指的某一个人,是明清以来对康应魁为首的康氏家族的统称。

康百万家族,上自六世祖康绍敬,下至十八世康庭兰,跨明、清、民国三个历史时期,一直富裕了十三代、四百多年,富甲豫、鲁、陕三省,船行洛、黄、运、沂、泾、渭六河,良田数千顷,财富无以计数。“头枕泾阳、西安,脚踏临沂、济南;马跑千里不吃别家草,人行千里尽是康家田”是其真实写照。

随着时间的推移,第六代传人康绍敬时期,已经有后人进入朝廷为官,也正是这个时期开始大量经商,随之而来的就是源源不断的金钱。从明代到清代,经过上百年的时间,康家在当地已经是富甲一方,田地更是遍布了方圆几十公里。房屋也开始从山腰处扩建到山顶,最初一个小小的饭店也逐渐演变为占地240余亩、包含19部分的庞大庄园。

教:言传身教 庄园亦校园

人常说:积钱不如教子,闲坐不如看书。

走在康百万庄园里,每一处的布局、每一处的建筑、每一处的细节,都可以感受到康家潜移默化的教育,让人折服而又肃然起敬。

在康百万庄园,门枕石的内容无不寄寓育人的意愿。“拜师求读”图,年轻的后生低头弯腰,毕恭毕敬,虔诚而谦虚;慈祥的老师,手提灯笼,捋着胡须,眼神里流露出赞许的目光。“世无他莫若为善,传家有道还是读书”,而门上清代监察御史刘毓南撰写的楹联与图案相融相生,形成了良好的教育氛围。

据记载,康家名师中有举人孙涵三,他学习先人悬梁刺股的刻苦精神,一边背煤谋生,一边读书学习而中举。贡生康裕远,饱经风霜,阅历较深,曾做过知县的幕僚,为人正直,从不趋炎附势,却怀扶弱济贫之志。举人赵凤鸣,学识渊博且品行高尚。远近闻名的三位老师,在康家教了一辈子书,将毕生所学尽传康家子弟。

庄园里建私塾学校、青年馆、藏书楼。私塾、青年馆按年龄段分开教学,颇具规模。经腴史华藏书楼,“依墨绕书林,求知、求学、求教,借章探史翰,解意、解科、解题”在浩如烟海的书中,刻苦攻读,虚心求教;要学有所用,利用学到的知识,探寻研究学问,提高自身修养,解决世事难题。

对于康家来说,把读书当成一个家庭最好的习惯,希望通过严格的教育,使康氏子孙长大之后都成为懂诗书、明礼仪的儒商。不仅是男丁,康家的姑娘小姐们自幼也有良好的诗书熏陶。

传:留余家风家训 绵延兴旺400多年

自古以来,家族守富很难,民间有“富不过三代”的说法,然而,康百万家族却将财富神话延续了400多年,为什么他们能打破“富不过三代”的魔咒,一直富裕十余代?或许可以在康家家风家训中找到答案。

“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现存于康百万庄园的这块“留余匾”,为中华名匾之一,被称为康百万庄园文化的象征、镇园之宝。匾上记载的“留余”思想,不仅是当时康家的传家之训,更是不少人认同的处世准则。

“留余匾”长1.65米、宽0.75米,是用黄杨木雕刻而成的,曾悬挂于康百万庄园主宅一座院子里的主客厅内。现悬挂于康百万庄园主宅区一院过厅内,是康家教育子弟的家训匾,也是儒家“财不可露尽,势不可使尽”中庸思想的集中体现。

“留余”匾造型独特,形似一面展开的上凹下凸型旗帜。上凹意为:上留余于天,对得起朝廷;下凸意为:下留余于地,对得起百姓与子孙。匾中书法洒脱奔放,“留余”二字,以篆书写就,稳健遒劲,正文通篇行书。

据介绍,此匾是清同治年间,康百万家族第十五代庄园主康坦园用来训示家中子弟的家训匾。

“‘留余’思想可以说是康家兴旺的重要原因,康家用丰富的传统文化教育后人如何修身做人,也给我很多创作灵感。”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曹慧贞说,就是现在对孩子也有很好的教育意义。

启:商德才是财富之根

不仅是留余的家风,今天漫步在依山就势、环境优美的康百万庄园里,目睹飞檐翘角、青瓦高墙,除了可以领略当年康家创下的财富神话之外,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随处可见的楹联和匾额。它们是康家修身齐家的名片,记载了这个家族对子孙后世的诸多提醒和告诫。

同留余家训一脉相承,康百万家族还留下“康氏家训”,同样书于匾上,内容为:“经商结交务存吃亏心,酬酢务存退让心,日用务存节俭心,操持务存感恩心。愿使人鄙我疾,勿使人防我诈也,前人之愚,断非后人之智所可及,忠厚留有余。”短短的61字道出康家从事商业经营的根本:财富是一时的,商德才是商人之根。

康百万庄园里还有诸多楹联和匾额,如“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与子孙”“友以义交情可久,财从道取利方长”“处世无他莫若为善 传家有道还是读书”“德泽齐鲁”“义赒仁里”“克慎厥猷”等。记载了这个家族对子孙后世的诸多提醒和告诫。

康百万庄园讲解员王小雨解释说:“‘克慎厥猷’出自《尚书》,是周武王将蔡叔的儿子蔡仲封去蔡国时的训令。康家借来教育后代子孙,要慎独、慎微、慎言、慎行,做到不仁之事不做,不义之财不取,不法之事不干。”

时代更迭,岁月变迁。康百万庄园也成了如今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一个很好的家风家训教育基地。

相关推荐

·VR豫游记丨跟着大河网镜头沉浸式云游殷墟

·VR豫游记丨“身临其境”游宝泉 领略太行山壮美风光

·VR豫游记丨云游殷墟博物馆 感受跨越3300年的时空穿梭之美

·VR豫游记丨国庆假期献礼祖国 云端漫步红旗渠重温峥嵘岁月

·VR豫游记丨国庆假期“好戏连台”!这一站,梦回大宋 全景“穿越”清明上河园

责任编辑:hN_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