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河南热线 > 资讯 > 河南城事 > 正文
环球关注:千年州桥 东京梦华
2022-09-29 08:38:47 来源: 大河网-河南日报
关注河南热线

宋代堤岸石刻壁画效果图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北宋东京城平面图

宋代州桥推演图宋代州桥推演图/管海龙绘


【资料图】

“州桥是北宋东京城的文化高地和精神标识,其考古发掘还原了大运河及东京城繁荣的宏大历史场景,填补了中国大运河东京城段遗产的空白。”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刘海旺

“从州桥石刻壁画的规模、题材、风格各个方面来看,基本上可以代表北宋时期的石作制度的最高规格和雕刻技术的最高水平。”

——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郑岩

“海马水兽具有很高的文创价值,应该申报专利或者说是商标。这一个吉祥图案,可以做很多种文创,拆开也罢,分合也罢,可以千变万化。”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程民生

一桥惊艳繁华尽现

□本报记者 陈茁 温小娟 张体义

9月28日,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发布会发布消息:开封北宋东京城州桥遗址获重大考古发掘成果,州桥遗址重见天日。开封不同历史时期的“桥摞桥、路摞路、城摞城”千年奇观被再次印证,令世人瞩目。

实证开封“城摞城”面貌

“开封城,城摞城;地上城一座,地下城几层。”开封“城摞城”的考古发掘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近年来重大考古发现不断,“城摞城”面貌越来越清晰。

在开封顺天门城摞城遗址考古发掘现场,发现了一门三道的城门,还有奇特的“路叠路”。在这里,时间是立体的,层层叠压的地层,一眼就能分辨出年代的远近。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刘海旺说,这是北宋东京城遗址考古史上规模最大、地层发掘最完整的一次考古发掘,也是首次对东京城城门遗址进行考古发掘,为研究北宋东京城的布局、古代都城城门形制演变、开封城市发展史、黄河泛滥史及宋代至清代陶瓷器标本断代与研究等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珍贵考古资料。

这些年,开封重要考古发掘不断:2016年,开封老城东南部御龙湾小区内抢救发掘出一处明代建筑遗址,发现了保存完好、数量丰富的明代晚期文化遗存;2017年,开封双龙巷一处明代院落遗址出土明、清时期各类文物230余件;2019年,开封明代周藩永宁王府遗址发掘表明,这是一座按照规制修建的明代早期郡王府;2020年至2021年,在开封西区对清代陶窑及村落遗址进行发掘,发现一个较完整的清代中期制陶作坊……

如今,开封州桥遗址发掘现场可以清晰看见不同时期的遗迹遗存,北宋堤岸承压着明代桥体,明代道路之上有清代车辙……清晰揭示了开封“城摞城”面貌。

“综观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大多数知名古都在不同时期城址位置是不同的,因为战乱、国亡等因素,往往抛弃旧址或位移营建新城。只有开封,屡淹屡建,即使城市级别和规模不同,但中轴线和城址却没有改变。”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程民生说,这种执着和坚韧令人肃然起敬。

再现宋代艺术审美巅峰

海马、仙鹤、祥云以及神秘的文字编码,开封州桥遗址现场揭露的北宋巨幅石刻祥瑞壁画,历经千年沧桑仍然绚丽夺目,甫一亮相惊艳世人。

壁画位于州桥河堤南北两岸,这是目前国内发现的北宋时期体量最大的石刻壁画,从规模、题材、风格方面基本代表了北宋时期石作制度的最高规格和雕刻技术的最高水平,填补了北宋艺术史的空白。

“近桥两岸,皆石壁,雕镌海马水兽飞云之状”,祥瑞壁画的出土印证了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的记载。

“根据目前发掘情况看,整个石壁长度达30米,推测有四组图案,每组为一匹海马、两只仙鹤组成。目前已发现三组。”考古现场发掘负责人周润山说。

“坐十二、坐二十”“上十五、上二十二”“洪二十”“荒十五”“宙十五”……9月27日,记者再次走进发掘现场,细细打量石刻壁画发现,石壁为青石错缝垒砌,16层雕有纹饰的青石均刻有神秘的“密码”。

周润山解释说,由于壁画是在外地制作完成后再运至州桥组装,为防止南北石壁混淆,南侧石壁采用大家常见的《千字文》中“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字样编号,北侧则采用古代习字教材《上大人》中“尚土由山水,中人坐竹林,王生自有性,平子本留心”字样编号。汉字代表纵轴,从下至上,数字代表横轴,从西向东排列。

“石壁上用文学方式来编排顺序大大提高了壁画的艺术品位,表明工匠在制作石刻时,进行了精心的规划和设计。”在河南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董睿看来,雕刻面积大,制作工艺精细复杂,主题内容与北宋社会发展状况和审美风尚相吻合,代表了北宋皇家的最高艺术水平。

四方瓷器凸显东京繁华

北宋景德镇窑青白瓷折扇纹盏、金代低温绿釉炉、元代白地黑花瓷枕、明晚期“送子观音”三彩坐像、清中期景德镇窑豆青釉碗……经过4年的考古发掘,开封州桥及其附近汴河遗址考古发掘出土各类文物标本6万余件,质地包括陶、瓷、石、玉、木、骨、金、银、铜、铁、蚌、琉璃等。

其中,瓷器标本5.6万多件,涵盖了宋代以后的众多窑口。从数量上看,明代青花瓷多,金元时期白地黑花次之,其他种类有宋金时期白瓷、青白瓷、印花青瓷,金元明时期龙泉青瓷、钧瓷,明清时期的青花、五彩、粉彩等。

“由于州桥遗址刚刚发掘到宋代地层,所以目前出土的大量瓷器基本是北宋之后的,以明清瓷器为最多,有外地窑口的,也有河南本地的。”中国古陶瓷学会会长孙新民说,目前发现的金代瓷器以河南本土瓷器为主,主要是临汝窑的印花青瓷。元代有大量的景德镇青白瓷、龙泉窑青瓷。明清时期则以景德镇青花瓷器为主。

北宋时期,汴河托起了北宋东京的盛世繁华,其连贯黄河、淮河两大水系,通往江南。州桥与汴河遗址保存完整,内容丰富,见证了大运河及东京城的繁荣。瓷器的种类和数量既反映了运河航运辐射的范围,也反映了开封城市不同历史时期经济发展水平,为研究中国制瓷业的发展史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另外,瓷器上内容丰富的文字、纹饰,是研究中国古代绘画、宗教、建筑、科举、市井生活的重要材料。

在我国古代陶瓷中,宋瓷以器形优雅、釉色纯净、图案清秀独树一帜。遗址现场发现的北宋景德镇窑青白瓷高圈足碗、折扇纹盏、熏炉及北宋临汝窑青釉印花大碗等瓷器,风格清素淡雅、线条简练却张力十足,再次印证了宋瓷美学高度。

盛世见州桥清水润古城

□本报记者 龚砚庆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马青竹

金秋时节,开封古城水系犹如一条青绿色飘带穿城而过,连起沿岸景观,构成了一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画卷。河湖两岸,人们三五成群,宋词歌舞、太极剑舞、牵手散步,享受着生活。

“白天看花草,晚上有灯光景观,还铺了彩色跑道,这里成了不少市民娱乐健身休闲的好去处。”68岁的市民梁女士居住在西护城河畔,见证着开封环城水系的华丽变身。

游客李女士和家人乘坐颇具宋韵的游船,沿着御河缓缓行进。古城水系,一河一主题、一廊一故事、一段一景观,让他们恍若置身画中,再加上岸边的宋词乐舞、豫剧、民乐等精彩的文化演艺节目,仿佛穿越到了千年前繁华的宋朝。

一城宋韵半城水,开封素有“北方水城”之称。宋时,汴河、惠民河、金水河、五丈河流贯开封城中,四条河渠都架有桥梁,全城著名的桥梁多达30余座,仅汴河上从东水门外至西水门外就有桥梁13座,其中州桥建筑精美,巧夺天工,最受人称赞。

州桥不仅造型优美,而且“地位”显赫,坐落于皇宫宣德门直至南薰门的御街与汴河交叉处,如同镶嵌在北宋东京城水陆交通枢纽上的一颗明珠。

每当夜幕降临,皓月当空,古人们便熙熙攘攘登上“两岸夹歌楼,明月光相射”的州桥,仰望高挂的明月、点点繁星,俯观汴水波光、月影沉璧,如入仙境。故此,“州桥明月”也就成了著名的汴梁八景之一。

开封兴也在水,伤也在水,是我国历史上被淹次数最多的城市之一,数次繁华崛起,数次被淹毁城,造就了“城摞城”“宫摞宫”“路摞路”“桥摞桥”“门摞门”“马道摞马道”的奇观。

历经千年,开封东护城河和西护城河南段从唐代延续至今,南护城河从金代延续至今,北护城河消失,西护城河自大梁门以北只留下一条小河沟,水质差、水量小,成为市民倾倒垃圾、排放污水的臭水渠。

2020年4月,“一渠六河”工程完工后,死水变活、污水变清,环城水系内抱开封古城、外连城市新区,黄河充足的水源在补充保障城市河道的水体规模、水体循环的同时,实现沿途地表水、地下水、黄河水等水源、水系的统筹配置,提升了城市水资源供给能力和城市防汛抗旱水平。

去年7月,开封市遭遇暴雨,由于有“一渠六河”工程的守护,雨水得以顺利分流和泄出,保障了市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开封州桥重要发掘节点

1984年8月

开封市政工程公司意外发现州桥遗址。

2018年10月

汴河遗址考古发掘工作正式启动。经过考古发掘,除了探明汴河的基本情况,还发现有比较丰富的明清时期的房屋建筑基址、灰坑以及水井,金元时期的陶灶、房屋基址等。

2020年3月23日

州桥遗址本体考古发掘工作正式启动,顺利发掘出部分青石桥面、明清建筑基址、洪水淤积等。

2022年9月28日

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发布会发布消息:经考古发掘,发现了北宋州桥及附近汴河河堤,河堤两岸石壁镌刻有大型海马、仙鹤、云纹图案,印证了《东京梦华录》中记载的州桥史实。

(本报记者 龚砚庆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马青竹 整理)

责任编辑:hN_2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