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河南热线 > 资讯 > 河南城事 > 正文
热头条丨非凡十年·出彩中原丨 壮大产业强支撑
2022-09-01 08:00:43 来源: 大河网-河南日报
关注河南热线

一直靠产品说话的迈奇化学,已逐渐成长为新能源产业链上的一棵“大树”。


(资料图)

中建材自主研发设计的国内第一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白光热玻璃生产线。

中沁泰康公司氢能产业园。大数据产业研究院。本版图片均为 僧少琴 摄

中沁泰康氢能产业园,仅4个月就实现了落地投产,填补了濮阳市氢燃料电池制造的“空白”。位于南乐县的国家生物基材料产业园内,企业生产的可降解垃圾袋、购物袋、餐具等产品已通过国家塑料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认证、欧盟认证,年产量超50万吨。濮阳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研究院研制的AI诊疗仪器,则让看病更准更快更便宜……

“南乐造”为禁塑出实招

□本报记者 赵振杰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晓静

一个多月前,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的垃圾袋换了新模样。新的垃圾袋虽仍是塑料袋,但标注了“全生物降解”字样,并写明了产地——南乐县国家生物基材料产业园。

今年3月1日起,我省正式推行“禁塑令”,南乐县国家生物基材料产业园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坐落在园区里的河南龙都天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自动化生产线就格外繁忙,型号不一的可降解垃圾袋、购物袋不断下线。“原材料产能一天约200吨,制品产能一天约100吨,可以满足省内市场需求。”龙都天仁负责人阮刘文说。

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是南乐县国家生物基材料产业园的发展“胜势”。2014年起,南乐县通过技术引进和集聚发展,在全国抢先主导发展生物基材料产业集群;作为产业集群的主体,南乐县国家生物基材料产业园着力发展从玉米、玉米秸秆到L-乳酸、聚乳酸,再到可降解塑料制品的完整链条。

现在,南乐县国家生物基材料产业园已汇聚相关企业16家,星汉生物、宏业生物、龙都天仁等龙头企业稳步壮大,生产的可降解垃圾袋、购物袋、餐具等产品已通过国家塑料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认证、欧盟认证,年产量超50万吨。

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耦合,是南乐县推动生物基材料产业发展的又一招。今年年初,濮阳市可降解材料产业研究院、郑州大学—南乐生物可降解材料技术研究院成立,加快推动科研与产业深度对接;6月7日,濮阳市生物基及生物降解材料产业联盟挂牌成立,推动企业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中强强联合;6月13日,南乐县在全省率先成立省级开发区科技金融服务中心——中原银行·河南乐创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助力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精准高效对接。

乘“氢”风加速入局

□本报记者 赵振杰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晓静

写着“让濮阳更美好”的洗扫车看起来很普通,却有一颗特殊的“心脏”——它使用的氢燃料电池发动机,诞生于濮阳本地。位于濮阳市华龙区科技创业园内的氢能产业园项目,由中沁泰康科技能源集团(濮阳)有限公司与华龙区携手打造。中沁泰康相关负责人刘志敏介绍,今年6月30日,首批“濮阳造”25台18吨氢燃料电池洗扫车以及5台10.5米氢燃料电池城市公交车在产业园完成交付。

濮阳市对氢能产业的规划与发展,是全产业链式的。今年2月出台的《濮阳市氢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明确提出,到2024年,初步形成制氢、氢气瓶及压缩机、加氢站及加氢设备、氢燃料电池及关键零部件等相对完整的氢能产业链条,年产值达100亿元以上。

建设于2021年的中沁泰康公司氢能产业园,仅4个月就实现了在濮阳市的落地投产,填补了该市氢燃料电池制造的“空白”。“质子交换膜、双极板是氢燃料电池产业链的技术核心,也是我们的研究生产方向。”刘志敏说,产业园将按照“先材料及装备,再应用示范,最后产业延伸”的路径,分三期建设。

目前,中沁泰康公司氢能产业园内,80kW、100kW电堆和80kW、100kW氢能燃料发动机动力系统等产品已通过国家机动车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检测并认证,量产并销至江苏等地;与中原总机石油设备有限公司合作生产的氢燃料电池洗扫车车型,已进入工信部整车生产公告目录……

濮阳市为氢能产业发展提供了“真金白银”的支持。据悉,自2021年至今,濮阳市已先后出台《支持氢能与氢燃料电池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支持科技研发平台建设八条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在加强试点示范应用等方面明确财政补贴标准,对新建日加氢能力高于500公斤的固定式加氢站,按建设实际投资(不含土地费用)的40%给予补助。“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刘志敏表示。

让“出海梦”照进现实

□本报记者 赵振杰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张晓静本报通讯员 王为峰

随着一声汽笛长鸣,一列满载货物的专列,缓缓驶出位于台前县将军渡畔的日照港台前石化能源物流园铁路专用货站。该物流园是台前县与日照港共建的口岸综合服务平台,通过此平台,日照港港口业务向内陆地区推进了500余公里,石化大宗原料进出口贸易和国际易货贸易的通关报关均可在台前县进行。

这是台前县建设石化能源仓储物流基地的一个生动写照。近年来,台前县按照依托大交通发展大物流的思路,规划建设石化能源仓储物流基地——“台前国际陆港”核心功能区,与日照港、广西投资集团濮阳恒润石化公司、浙江网塑科技股份公司多方合作,引进中石化、中石油、日照港、晋豫鲁铁路通道公司等参与合作运营,将日照港港口业务向内陆地区推进了500余公里。台前县,正式蝶变“无水港”。

目前,台前县石化能源仓储物流基地已成为濮阳新型化工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省迄今规模最大的石油化工仓储平台、区域性石化能源公铁海多式联运枢纽中心、豫东北内陆重要的石化产品进出海通道。该基地每年可满足300万吨石化产品的中转,为周边近千家石化企业提供“门对门”“一体化”“供应链”服务。

“我们在办理各类资质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市、县分包企业领导现场调研,制定解决方案,为企业送来‘及时雨’。”台前县石化能源仓储物流基地由濮阳恒润筑邦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承建,该公司总经理满标说,台前县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为抓手,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增添了企业投资信心,“今年上半年,恒润石化生产经营逆势上扬,各项经济指标均处于历史最高水平。”

新材料有“新高地”

□本报记者 赵振杰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晓静

一辆新能源汽车,用钢铁材料制造的外壳约有一吨重,换成“PC塑料”材料后外壳仅有200公斤重,对车辆续航大有助益,且强度也不输钢铁外壳。

神奇的“PC塑料”,即聚碳酸酯,是濮阳聚碳新材料科技园的“拳头产品”。位于范县的濮阳聚碳新材料科技园,是该市培育壮大新材料产业促进转型升级的“代表作”。

范县是濮阳市新型化工基地的中坚力量,早年就已形成以石油化工为主导的产业集群。位于范县的河南丰利石化有限公司,是我省唯一的地方炼油企业,是全国拥有原油进口权和进口原油使用权的“双权”企业。

近年来,为破解“石化城”发展困局,范县以丰利石化为龙头,着力打通“油头”“化尾”全链条,打造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化工产业集群。2016年,聚焦聚碳酸酯及改性材料生产与研发的濮阳市盛通聚源新材料有限公司在范县成立,也开启了该县聚碳新材料产业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

通过自主创新研发,盛通聚源成为国内首家拥有非光气酯交换法生产技术的民营企业。范县积极推动盛通聚源与中石油集团等在技术研发、产品生产、市场开发等方面开展合作,并帮助企业打通聚碳酸酯产业链的上下游。

2021年2月,濮阳市在范县规划建设聚碳新材料科技园。目前,濮阳聚碳新材料科技园共有企业22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9家,年产值达87.23亿元,丰利石化、盛通聚源发挥“龙头”作用。位于范县的远东科技丙烷脱氢项目,突破了国外技术垄断,为该市加快发展聚碳新材料产业奠定坚实基础。

2021年12月14日,濮阳市聚碳新材料产业联盟成立。盛通聚源负责人王息辰说:“产业联盟搭建了企业与科研院所、企业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桥梁,为企业提高竞争力、加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责任编辑:hN_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