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河南热线 > 资讯 > 河南城事 > 正文
聚焦:十大战略深度看丨让脱贫群众脱贫基础更稳固
2022-08-19 08:44:23 来源: 大河网-河南日报
关注河南热线

□本报记者 刘晓波

今年7月,漯河市“区块链+防返贫致贫监测帮扶”系统监测到郾城区龙城镇仲李村的村民李某存在一户多残情况,村级核查员入户核查其家庭情况,发现李某妻子患尿毒症,儿媳身有残疾,存在致贫风险,李某一家被纳入监测。

脱贫攻坚战取得了胜利,但脱贫群众的脱贫基础还不稳固,稍有风吹草动就有返贫致贫风险。


(资料图)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我省完善防返贫监测帮扶机制,依托产业和就业带动,做好易地搬迁“后半篇文章”,脱贫群众稳步增收。在国家2021年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中,我省位列“好”的等次,在中西部22个省(区、市)中排名第六,实现了走在全国前列的目标。

抓监测帮扶

守牢防止返贫底线

“从全市160多万农村人口中及时发现致贫或返贫风险并不容易。”8月16日,漯河市乡村振兴局局长郭东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常态化的入户排查经常面临人手不够和信息更新不及时的问题,行业部门信息量大、分散存储,无法进行相互印证。

“利用‘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可追溯、防篡改等特性,漯河市‘区块链+防返贫致贫监测帮扶’系统整合了17个行业部门的信息。”郭东升介绍,行业数据和农户自主申报自动形成“黄色”待核查预警信息,乡镇核查员、村级协查员入户重点核实“黄色”预警信息,符合条件的,直接标注“红色”预警纳入监测帮扶,帮扶干部及时制定计划,行业部门有针对性落实帮扶措施,有效弥补了常态化入户排查更新不及时等问题。

“人防+技防”,我省加强监测帮扶,紧盯精准识别,在对所有农村人口全面筛查的基础上,对脱贫户、低保户等“十类重点人群”进行核查;截至7月底,全省监测对象户均享受帮扶措施4.42个,居全国第一位;坚持稳慎退出,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抓产业就业

着力促进群众增收

太康县龙曲镇辣椒产业园,拥有2.8万平方米智能育苗大棚,集科研、育种、育苗、新品种种植示范、深加工于一体。

“去年,我们对鲜辣椒深加工,制成湖南风味剁椒、四川风味泡椒等,附加值提高1倍到1.5倍。”辣椒产业园负责人白富强表示,产业园年营业额近亿元,利润1000万元左右,先后招收100多名脱贫户到企业务工,200多户脱贫户以订单种植模式与产业园签订辣椒种植协议,村民亩收益1万元左右。

内黄果蔬“恋上”北京新发地,嵩县中药材不与粮争地,兰考县泡桐做成的民族乐器产量占全国三分之一、桐木音板占九成。我省实施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今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库中,用于产业发展的衔接资金比例为60%。截至6月底,全省谋划产业项目3647个,项目开工率99.5%。

对走不出去或弱劳动能力的,我省采取帮带企业或扶贫车间吸纳、公益岗位和以工代赈安置等方式就近就地安置就业。全省现有帮扶车间3826座,带动就业11.02万人,其中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3.72万人。

抓后续发展

做好易地搬迁“后半篇文章”

“一沟十八岔,岔岔有人家,多则三五户,少则一两家。”卢氏县东明镇后河村李超飞的家过去在深山沟里,住的是土坯房,一下雨屋里就变成“水帘洞”,孩子上学需要徒步到几公里外的中心小学。

现在他们一家搬到了城里。在易地搬迁安置点兴贤里社区,李超飞分到100平方米的安置房。社区里配套有小学、社区医院和养老服务中心。父母能就近就医,享受低保;孩子能就近上学,每学期还有400元餐补。

“我在家门口的扶贫车间里务工,一个月收入2000多元。”李超飞开心地说。

聚焦858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我省安排2.2亿元中央衔接资金支持集中安置点后续产业发展,12.33万有劳动能力的搬迁群众基本实现就业。日前,省政府办公厅印发《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后续发展产业就业帮扶行动方案》,范县莲藕、封丘树莓、原阳大米、中牟芹菜,一县一业打造黄河滩区名优土特产品亮丽名片。

责任编辑:hN_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