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河南热线 > 资讯 > 河南城事 > 正文
天天新消息丨如何让防洪减灾更“智慧”
2022-07-25 08:00:13 来源: 大河网-河南日报
关注河南热线

□本报记者 师喆 实习生 潘子怡

近日,全省降雨频繁,如何科学精确做好防洪减灾工作?7月22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水利、气象、通信等领域专家纷纷“出招”,为防洪减灾注入更多科技力量。

以信息技术筑牢防洪减灾“安全墙”


(相关资料图)

“据国家气象部门预测,今年6月至8月,河南省降雨将比常年偏多二至四成。”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水利部黄河泥沙重点实验室主任江恩慧表示,河南地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4大流域,独特的地域特征,使得防洪减灾工作极其复杂。

“应对防洪减灾,我们还需进一步完善防汛应急救灾智慧平台。”江恩慧建议,在预报预警方面,建立气象监测、河湖水情等“空天地”智能感知系统,提高水文预报精准度、延长预见期。

新一代信息技术也已经参与进防洪减灾工作中。“我们针对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的监测与减灾需要,设立了基于多源遥感、物联感知和实景三维的防灾减灾预研课题,着力解决针对自然灾害的智能感知、预测预警、灾后重建等一系列问题。”嵩山实验室科研规划领域主管汪淼介绍,这些技术将在灾害隐患点排查、灾害范围分析等环节提供技术支撑。

为基础设施搭建“工程医院”

每年汛期,黄河堤坝的情况都备受关注。渗漏、管涌等如果不能快速解决,将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过去,防渗漏用的搅拌桩和连续墙都是外国发明的技术。如今,我们研发出了拥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防渗技术。”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州大学教授王复明向记者展示了研究20多年的成果:“找到管涌点放入膜袋,注入高聚物材料,可迅速膨胀堵漏。”据了解,这套技术产品已在黄河堤防实施示范工程中得到充分验证。

基础工程设施出现问题如何有效进行诊断修护?为了给更多堤坝、地下管道等基础设施解决“疑难杂症”,王复明创建了“工程医院”。“城市建设要‘面子’‘里子’一起抓。我国还有数以万计没有防渗措施的小型堤坝,希望通过‘工程医院’汇聚行业高端专家和资源,为行业解决更多疑难急险问题。”他说。

开展极端暴雨智能监测等技术研究

“河南是一个极端暴雨多发频发的省份。”省气象台台长王新敏介绍,据省气象局统计,1961年以来,河南出现了24次极端暴雨过程。

“通过艰难的探索,我们在暴雨研究和预报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基本上形成了一个从国家到地方的暴雨监测与预报体系。”王新敏表示,针对极端暴雨的精密监测、精准预报仍然是世界性难题,目前还缺乏有效的极端暴雨监测、预报技术。针对城市洪涝气象灾害的有效预警,也需要进一步的技术支撑。

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应如何筑牢?王新敏建议,要聚焦极端持续暴雨气象保障技术研究与应用,以数值模式为基础,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通过多源资料融合开展极端暴雨智能监测技术、预报预警技术、城市极端持续强降水洪涝风险预警技术等领域研究。

责任编辑:hN_2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