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基层墩苗 “墩”出过硬担当——安阳市“墩苗育苗”交流任职干部交出半年“考卷”
2022-04-29 18:42:58 来源: 大河网-河南日报
关注河南热线

□本报记者 谢建晓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杨之甜 本报通讯员 魏世宇

“墩苗”,即让苗吃土更深,扎根更实,汲取更多营养。小苗墩过之后,就可以在风中抗倒伏,就能够立得住。

2021年10月下旬,安阳市39名“墩苗育苗”交流任职干部走上新的岗位。此前,安阳市委高度重视,拿出科技、商务等市直部门副职,发改、工信等县直部门正职,以及乡镇党委书记等重要岗位,为他们搭建好成长舞台。

半年时间过去,这些“苗”长势如何?近日,记者进行了走访。

危难之处显担当

到岗即迎来大考。对于从省政府办公厅到汤阴县任县委常委、白营镇党委书记的可振虎来说,任职不足80天,就迎战奥密克戎,可谓“压力山大”。

“1月8日一早接到消息时,我就告诉自己,不要慌,要做好长期作战准备……”他迅速集结干部,赶赴现场,到汤阴育才学校驻扎……24小时昼夜不休,完成4000余名师生的闭环转运任务。

白营镇划分10个封控区,他安排各封控区卡点统一设置标准化的平面图、疫情信息专栏,便于开展工作;宜居时尚小镇物业服务停摆,他从每个村抽调2名同志组成一支98人的服务队进驻小区,全力保障5000余名群众的生活秩序。

“面对困难,既要有敢于担当的勇气,又要有科学有效的办法。”可振虎说,“我已经不是‘苗’了,而是近6万干部群众的主心骨,我要带领大家勇敢地走下去!”

当时,安阳市龙安区几十家工业企业的生产物资流动成了大难题。“区委、区政府要求战疫情还要保经济,很多企业面临运输车辆无法通行的问题……”龙安区工信局局长武晓军说,工信部门不就是应该在企业最难的时候尽力帮一把吗?

他带领局里同志吃住在单位,24小时接听电话,只要企业有办理通行证的需求,他们就碰头商讨,科学研判,精准分析每个企业物资流通的必要性、风险度,合理发放车辆通行证,有力保障了区内规上企业正常生产。

守土有责是天职,“5+2”“白+黑”是常态,连续多日休息不足,顾不上吃饭、顾不上家庭更是常态……“墩苗育苗”干部牢记第一课嘱咐,沉下心俯下身,坚毅果敢、砥砺前行。

带来发展新气象

林州市委常委、桂林镇党委书记田元飞说,自己任职以来最大的“成就感”,来自“两座桥”和“两条路”。

桂林镇位于林州市南部,对外交通不便,多年来发展受限。去年7月特大暴雨灾害,镇区跨淅河通道水毁严重。“淅河原有的漫水桥抗洪能力弱,干脆争取一座大桥,一劳永逸。”从省委办公厅到乡镇担任“主官”,田元飞的拼劲被激发出来。他千方百计向省里争取到投资4320万元的淅河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投资1300万元的新建道路桥梁项目,包括一座跨淅河大桥、一座跨玉泉河桥和两条断头路。

“桂林镇今年的关键词是‘突破’,争取实现全局地位、产业发展、镇域建设、人居环境、乡村治理、能力作风等方面的新突破。”他说。

利用自身优势,给当地带来新风,他们“各显神通”。

滑县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刘凯此前在省发改委工作,他建立“领导班子带头学、年轻干部比着学、乡镇基层领着学、上下级交流学”的学习机制,深入领会国家部委的导向性政策文件,谋划了一批教育、卫生领域的好项目,为乡镇成功申请了6568万元中央预算内资金。

滑县副县长、留固镇党委书记李若海原在省纪检监察部门工作,他聚焦乡镇理论学习和法纪意识不足的短板,把每周三下午定为固定的学习时间,带领班子成员学法规、学案例,在乡镇逐渐树立规矩意识、法纪意识,不断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此前在街道任党工委书记的安阳市科技局副局长赵丰丰,现下分管全市科技金融领域,他把全年目标细化,实行“台账式”“清单式”管理,倒排“工期”,任务分解到个人,有力推动了各项工作。

“我”与基层共成长

干部墩下去,才能真正感受到百姓生活的冷暖,才能在情感上和群众贴得更近。

对此,李若海感触良多。留固镇是个有着近10万人口的大镇。去年到岗后,他用4个月时间把70多个行政村和20多家企业挨个走访一遍。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他带头清扫村内街道,老百姓从站着看,到一起干,激发自觉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内生动力。

“每天都能学到新东西,怪不得大家都说,基层是一本厚重的书!”李若海感慨。

“跟老百姓打交道,关键在‘将心比心’!”田元飞说,在整治河道期间,他帮助一位常年在河滩养牛的老大爷迁入新牛棚。“老人起初情绪激动、不愿意走,强拆肯定不行,后来几经沟通发现他确实没有合适地方,抓紧给他协调了条件更好的新址……”他说,深入了解群众的真实需求,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很多事情解决起来并不难。

年龄最小的是1993年出生的王晓雪。作为选调生,她从乡镇到安阳市民政局,现任滑县商务局局长。采访中,她始终把“学”字挂在嘴边。“我从基层而来,现在又到基层,感觉学不完的东西,今后我要继续当好小学生、练好基本功!”

“‘墩苗’前是‘出家门,进校门,入机关门’的‘三门干部’。”可振虎说,短短半年,自己抗疫情、建温室、抓项目、扫街道,到带着乡亲们谋划产业,“你干多少事,老百姓都看在眼里,本领也长在自己身上。”

“墩苗育苗”,是“炼钢”而不是“镀金”。干部们普遍有“时间不长,收获满满”的共识,大家一致认为,在基层这片广阔天地中,“墩一墩”是更有力量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