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河南热线 > 资讯 > 河南城事 > 正文
对口援疆 同心筑梦丨项目惠民生 河南倾情育桃李
2023-04-11 09:16:11 来源: 大河网
关注河南热线

编者按:近年来,一批又一批优秀中原儿女汇聚天山脚下,围绕教育援疆、医疗援疆、产业援疆、就业援疆、文化润疆等方面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全面贯彻落实河南省援疆工作各项安排部署,结合受援地经济社会发展迫切要求,形成了多层次、宽领域、精准化援疆,提升对口支援的针对性、实效性,助力受援地高质量发展。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一段援疆路,一生援疆情。日前,河南省援疆工作集中报道采访团走进哈密市、兵团第十三师新星市、伊州区、伊吾县、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等地,亲身感受发生在河南省第十批援疆干部人才身上的故事,记录他们为受援地作出的那些成绩与贡献。

翻开教育援疆清单,三年来,河南累计投入教育援疆资金4.14亿元,新增校舍面积15.81万平方米,筹建新星市职业技术学院,哈密市第十六中学、新星市第一中学初中教学楼等项目相继投入使用,豫哈青少年校外综合实践基地、哈密市西区中学等项目完成主体施工,显著改善了哈密市和兵团十三师新星市学校办学条件,覆盖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到高等教育所有阶段,成为援疆设施中的标杆和品牌。

千里援疆育桃李 倾情教育守初心

学生正在上豫剧课《花木兰》。

4月7日,记者走进哈密市第十六中学,见到了宽敞明亮的教室、浓郁的中原文化学习氛围、成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深刻感受到了河南教育援疆为其带来的影响和改变。哈密市第十六中学副校长(南阳市第十四中学援疆教师)蔡守红说:“孩子们特别喜欢我们援疆教师,我们上的每一节课孩子们都很喜欢,家长也经常与我们互动,我非常感动。把河南先进的教学理念和优良的教学方法带到哈密来,促进中原文化与哈密文化的交流交融,影响和带动哈密市更多优秀教师脱颖而出,提升哈密基础教育质量,履行好援疆教师的职责和义务,认真做好传帮带工作是我此次援疆的目的和意义。”

据了解,哈密市第十六中学是河南省教育援疆重点工程之一,该校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总投资7800万元,其中河南援疆投入资金6000万元。学校规划整齐,配套设施齐全,极大缓解了当地孩子的就学压力,促进教育公平,推进城区学校合理布局,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和优质的教学资源。

来自三门峡灵宝市第三高级中学的援疆教师王建华在给兵团第十三师新星市红星中学的学生上地理课。

豫疆携手绘重彩 天山脚下谱华章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他们来自河南不同学校,却因共同的使命,与受援地师生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援疆为什么、在疆干什么、离疆留什么?来自河南省实验中学的教师王海森和其他援友一样,也经常考虑这些问题。“在输血的同时,更重造血。我们要发挥传帮带的作用,为红星中学培养青年教师,打造一支带不走的扎根边疆的优秀教师队伍。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使命。”王海森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把中原先进的教学理念带到边疆,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精品教案、课件毫无保留地分享给新疆的同事。

寒来暑往,王海森一直坚守在红星中学的讲台上,送走了一届又一届优秀学生。“我从不后悔来援疆。这些年里,看着红星高级中学一点点变好,升学率一步步提高,我充满了自豪。”王海森说。

据了解,红星高级中学是十三师新星市直属的兵团示范性高中,第十批援疆干部人才进疆以来,以河南省实验中学为主实施“组团式”援建红星高中,红星高中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显著提升,普通高考一本上线率2022年较2019年提升7.7个百分点,达到45.7%。

李福臣在教学生练习发声。

教育路援疆情!被需要,所以留下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区,多种文化包容互鉴、交融贯通。教育承载着文明传承、文化传播、知识传递的重要功能。

“扎根大西北,汗水泪水谱写着新疆的美,雪莲是我的品质,胡杨是我的根,我是兵团人。”这是李福臣作词作曲的一首歌《我是兵团人》,如今这句话也成了援疆教师李福臣的精神信念。在兵团第十三师新星市职业技术学校,记者见到了正在教学生练习发声的李福臣,当被记者问及为何来援疆时,李福臣毫不犹豫地说道:“因为喜欢,因为这里能让我实现人生价值,在教育中也能体会到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在这里能有一个传播。”

李福臣利用自己的专长,在学校开展了钢琴社团、合唱社团等工作,并且都已初见成效。其中,戏曲社团让李福臣感触良多,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维吾尔族学生夏一代·阿不来孜,发现她的声音非常好,就建议她学习戏曲,通过培养,她的戏曲学习不断进步,是个“好苗子”。

家住柳树泉团场,自幼喜欢音乐,现就读职业技术学校三年级的夏一代・阿不来孜,在被问及会坚持把豫剧唱下去时坚定地点点头说:“我有个小心愿,希望有一天能到河南去学习豫剧,想去河南上大学。”(祝萍/文图)

责任编辑:hN_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