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牟博物馆里听文物丨铜镜: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重大飞跃
2022-05-22 05:34:55 来源: 大河网
关注河南热线

大河网讯 在第46个“国际博物馆日”,中牟博物馆的讲解员刘盈通过“博物馆里听文物”与广大网友一同感受“博物馆的力量”。

铜镜,又称青铜镜,是古代用铜做的镜子。《尚书》《国语》《庄子》等先秦著作中,提到过古人“鉴于水”。《说文•金部》释“鉴”为“盆”,因此可以说盛水的盆(鉴),就是最早的镜子。随着合金技术的出现,开始了使用铜和锡或银铅等制作铜镜的历史。铜镜一般制成圆形或方形,其背面铸铭文饰图案,并陪钮以穿系,正面则以铅锡磨砺光亮,可清晰照面。

此次为大家介绍的是一件禽兽蛤蟆葡萄铜镜,系国家三级馆藏文物,产于唐代,直径10.6厘米,厚1厘米,圆形,伏兽钮。攀援葡萄枝蔓,葡萄较均匀地绕藤圈带排列,瑞兽多作匍匐状,露出脊背,有的尾细长,有的为帚形短尾。瑞兽的头大而威,身躯强健。肥厚润泽的叶瓣与硕果累累的葡萄串错综交缠,其间有展翅的禽鸟、蜜蜂。此镜镜面纹饰采用高浮雕工艺,极具立体美感。铜镜保存完好,仅镜缘有几处锈蚀痕迹,镜面光洁,呈现青灰色铜质,制作精美,为唐代铜镜的杰出作品。

铜镜原本是古人使用的照面饰容的生活用品,青铜的发明和使用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重大飞跃。作为当时先进性生产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我国夏、商、周被称为“灿烂的青铜器时代”。春秋战国以后,青铜器逐渐衰落,被更先进的生产力代表铁器所取代,但青铜镜的制造和使用并没有因青铜器的衰落而衰落,相反,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和发展。可以说,古铜镜在青铜文化的大家族中是独立和自成体系的,或者说是青铜文化的延续。

古铜镜在青铜器时代初期就已经出现,直到清代水银玻璃镜出现才退出了实用领域。然而,历代铜镜的铸造工艺、铜质、纹饰、铭文等无不反映特定的时代背景和当时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学、艺术及风俗习惯等,它所蕴涵的文化、历史价值,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研究与收藏。(王君杰/文 王彦法/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