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潜艇的助推手”魏乃文在郑州逝世 曾连续二三十年没回过老家
2022-04-20 07:42:27 来源: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
关注河南热线

魏乃文一心投身工作,曾连续二三十年没回过老家

魏乃文年轻时

魏乃文86岁生日留念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首席记者 韩忠林/文 家属供图

4月15日,被誉为“中国核潜艇的助推手”的魏乃文在郑州逝世。

魏乃文的侄子魏风告诉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大伯一心投身工作,曾连续二三十年没回过老家。他把对家人的思念写在一张与弟弟妹妹的合影背后:“年少别离击长空,深海长缨缚苍龙。故里重逢已华发,亲人握手笑新容。”魏风说,大伯总是教导晚辈们,要好好读书,学好本领,立志报国。

巨星魏乃文在郑州离世

4月的郑州,一位百岁老人悄悄离开。他看上去是那么普通,普通到生活在这座城市的我们,很多都没有听说过他的名字。

可是他的生命注定是不平凡的。

据新华社消息,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三研究所前副总工程师、潜地弹道式导弹水下发射装置总工程师、广西大学杰出校友魏乃文同志,于2022年4月15日在郑州逝世,享年101岁。

魏乃文被誉为“中国核潜艇的助推手”,是我国潜地弹道式导弹水下发射装置的主要完成人,作为核潜艇导弹发射装置总设计师参与了巨浪I号固体潜地战略导弹及潜艇水下发射装置研制工作的全部过程。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了解到,魏乃文是广西桂平人,可他与郑州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公开资料显示,魏乃文生前所工作过的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三研究所就位于郑州。

而魏乃文的侄子魏风也告诉记者,魏乃文长期在郑州居住。

几乎不与家人谈论工作

“我们知道人都会有老的一天,可还是十分舍不得。”4月15日上午9点左右,位于广西的魏风接到电话,得知了大伯魏乃文去世的消息。

在魏风的印象里,自己与大伯见面次数并不算多。

第一次发生在1990年,那个时候魏风前往北京出差,返回时想要趁着路过郑州,去拜访下从未见过面的大伯。或许是亲人之间的默契,在火车站外等待的魏乃文一眼就认出了魏风。

“他在前面走,我在后边跟着,心里十分忐忑。”魏风记得,那个时候魏乃文住在郑州一栋苏式小楼里。

“以前跟家里都是书信联系,从来没谈过自己的工作。”那个时候,魏乃文已经离开老家数十年,作为侄子的魏风,自然想知道大伯这些年都在忙什么。

魏乃文似乎依旧不想过多谈论工作,只是丢给了魏风两份报纸。魏风说,之后的二三十年里,魏乃文依旧从来不与家人谈论工作上的事情。

“他就是我的大伯,我的亲人,一个长辈。”魏风说,谈到大伯魏乃文,自己并不在意他是做什么的,有过什么样的丰功伟绩,只是觉得亲情弥足珍贵。

对物质生活要求很低

“他总是叮嘱晚辈要好好读书。”魏风称,虽然与大伯见面次数不多,但他的教诲让晚辈们获益匪浅。

魏风记得,1978年,自己考上了大学,选择了机械工程专业。

“大伯学的就是机械工程专业,所以非常开心,觉得我选对了专业,可以报效国家。”魏风回忆,得知自己的专业选择后,魏乃文在来信中显得非常激动。

“虽然都是机械工程,但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我做的是轴承方面。”沿着大伯走过的路,魏风的一生几乎也都在跟机械工程打交道。“我工作43年,有38年与机械工程有关。”

在魏风看来,能够从大伯身上学到的品质还有很多,简朴也是其中一项。

从1990年到2015年,魏风4次来到魏乃文位于郑州的家中探望,每一次都觉得大伯的生活有些“拮据”。

“前两次都是住在苏式小楼的2楼,后两次是住在单位的集资房里,条件都很一般。”魏风记得,2015年最后一次来郑州探望魏乃文时,大伯一家住在一套老房子里,不带电梯,上下楼还得有人帮扶。

“家庭陈设简单,家具都比较老旧,反正看上去没我家条件好。”魏风说自己一直都很诧异,大伯这样成功的人,对物质条件要求如此之低。“想想今天我们做出的一点点成绩和所拥有的生活条件,非常惭愧。”

年少别离击长空,深海长缨缚苍龙

在魏风看来,魏乃文的一生都献给了热爱的事业。

自1958年后,魏乃文几乎与家乡亲人断绝音信,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母亲和弟弟妹妹们,基本上没有魏乃文的具体消息,偶尔收到他的信件,也只是简单几句问候的话语。

“我印象里,数十年里他只回过一次老家。遗憾的是,我因为工作耽误,没见到他。”魏风记得,1983年魏乃文回家探亲,但他并不是大张旗鼓地荣归故里,而是借着出差的空隙,回家看看亲人。

唯一一次回老家,魏乃文只待了两三天。他悄悄地回了一趟母校,逛了逛以前桂平江边渡口古老的码头,看了看家里的老宅子,并和家人前往附近景区玩了一圈,之后便匆匆离开。

此后,因为工作和身体原因,魏乃文再也没有回过家乡。

因为工作原因无法“常回家看看”,可魏乃文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丝毫不少。

和家人去景区那次,魏乃文和弟弟妹妹拍了一张合影,之后留在身边做纪念。

在一次与家人的书信沟通中,他把照片寄了回去,还在背后亲手写了一首诗,名叫《西山感怀》。“年少别离击长空,深海长缨缚苍龙。故里重逢已华发,亲人握手笑新容。”

“表达了伯父的志向、作为,以及对家乡、对亲人的一片深情。”魏风说,直到很久以后,家人们才明白魏乃文在诗中表达的含义。

1960年魏乃文母亲病故,他因为工作没能陪在身边,还是后来从弟弟的来信中得到的消息。魏风也曾经不理解大伯的选择。

“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这是后来魏乃文给魏风的答案,他希望晚辈们能够学好本领立志报国。

在家乡人看来,魏乃文投身科学的精神,值得每一个人学习、传承。

桂平市纪委监委宣教干部陈谊军告诉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当地正在为魏乃文故居申请文物保护单位,并且正在创建科学家精神基地。

“追星就要追科学之星。”陈谊军表示,魏乃文已经成为桂平一张名片,经常有单位组织学习魏乃文的事迹、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