幢幢老屋尽乡愁
2022-03-02 06:59:03 来源: 大河网-河南日报
关注河南热线

□王志军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健全乡村建设实施机制,“实施拯救老屋行动”。

我国农耕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文明传承之根基。作为乡村民居,一幢幢散布在大江南北、各具地方特色的农村地区老屋,从一个侧面见证了不同历史时期当地农民生活、农业生产的景象,其中不少具有文物价值,是农业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无数个体体验来看,老屋是乡土情怀的重要寄托。老屋是移居都市的当年农家少年午夜梦回的地方,老屋是岁月斑斓的墙上蕴含的简朴与宁静、温暖与亲切,老屋是令人无法抵挡的乡居、乡情、乡味,老屋是新城市人萦绕于心、挥之不去的缕缕乡愁。留住老屋,是留住农耕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留住老屋,是留住乡愁的一个具象承载。

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文化振兴不可或缺。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加快推进和现代技术应用的过程中,不少老屋历经岁月沧桑,或坍塌颓圮亟待拯救,或屋顶木朽漏雨亟待修缮,正面临被破坏、被遗忘、被抛弃的危险。“拯救老屋行动”,及时回应民生关切,是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的重要举措,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农耕文化的自觉自信和对其保护利用的时代担当。

拯救老屋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发掘农业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文化和社会功能,增强国民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带动全社会对民族文化的关注和认知,弘扬中华农业文明,促进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现在一些农村地区通过发展民宿,对老屋活化利用进行了有益探索实践。比如,鼓励产权人进行合理利用,以市场化形式,打造高端民宿、景观公园,在硬性保护、适度利用中,既满足生产生活基本需要,让老屋原貌长期留存,还焕发出勃勃生机。

拯救老屋是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民生工程。各地除了做好引导调控外,还需研究老屋的多元保护利用途径。挖掘村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建立民俗文化展演机制,让传统民俗活动再现乡间;挖掘历史记忆、探寻名人逸事、修缮宗祠、寻找家规族训,建立系统详尽的文字、图片、音像档案;在高效生态农业、传统手工业、休闲旅游业等多元业态培育上下功夫……多方位助力、多层面发力做好老屋拯救,积淀深厚的乡村历史和村落文化不再流失,才能真正留住一方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