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雷达,技术“大拿”周树阳和高级工程师周熊“拌嘴”
2018-02-02 16:41:39 来源: 解放军报
关注河南热线

周树阳,第83集团军某旅二级军士长,旅里公认的技术“大拿”,雷达专业修理样样精通,怪脾气,工作上喜欢与人较真、抬杠。周熊,湖北某军工企业高级工程师,善攻关爱钻研,个性强、有点“傲”、比较倔。因为一个叫雷达的“孩子”,两个人在演习场上没少“拌嘴”,也是因为“拌嘴”让他俩成为最亲密的伙伴。

总的来说,这两个人很有个性,又想干事业。他俩凑在一起,合作的“初体验”并不是太好。后来,他们又经历了什么事,遭遇了一场怎样的思想碰撞,让他们冰释前嫌,成为战场上的最佳拍档?下面,我们来听听他俩的故事吧。

平时打着自己的小算盘,战时就少不了流血牺牲

技术不应是自私自利的独享,什么时候都只考虑“我”,就没有了“我们”

抚摸着训练场上一字排开的某新型雷达,周树阳心里五味杂陈。当了21年的兵,雷达专业他一干就是19年,是全旅官兵心中的雷达“神医”。

然而,“神医”也有不“神”的时候。在一场实兵对抗演习中,雷达突然报警,目标方位迟迟不能传送给作战单元,官兵们眼睁睁看着“敌”机从眼底下溜走,只能望“机”兴叹。

和周树阳同样苦恼的还有周熊。接到装备故障的电话后,周熊迅速奔赴演习场。等他到达演习场时,演习早已结束,茫茫荒原只剩下几部雷达,和一群打了“败仗”的士兵。周熊满脸尴尬地登上车,快速修改了几组参数后,雷达“满血复活”。

雷达是修好了,周熊明显感觉到战士们没有以往那么热情。一旁的周树阳气得直咬牙:“那么简单的操作,就不能教给我们?如果是在战场,我们早就没命了。”

听到这些话,周熊想发火却又打住了。官兵说得有道理,但他内心也有苦衷——周树阳说的“简单操作”,其实是技术人员为进入系统预留的“后门”,可以对程序源代码进行修正,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技术保护方式。企业担心源代码泄露、影响经济效益,同时不想被人无端胡乱修改,对系统程序造成更大的危害。

退一步讲,其实部分代码是可以根据权限开放的,但为便于企业管理,他们把所有的权限都管“死”了。

一个千方百计学,一个无论如何不让学。就这样,他俩带着自己的“小九九”,在演练场上摩擦不断,两个人谁也不服谁……

你不教我自学。回到宿舍,周树阳从网上买了10余本专业书籍,加班加点学理论、搞研究,仅读书笔记就写了上万字,并对自己独立保障充满信心。

一次演习,一部雷达加高压时出现无法复位的故障。周树阳主动请缨,带着战友展开攻关。确定故障部位、打开故障器件,横七竖八的电路和晶体管,让他们顿时懵了。无奈之下,他们邀请企业帮助排除。由于突遇暴风雪,周熊被困在途中,雷达得不到及时维修。

挨了“当头一棒”,周树阳和周熊心里很不是滋味。周熊比周树阳大8岁,有些事自然看得更长远,“技术不应是自私自利的独享,什么时候都只考虑‘我’,就没有了‘我们’。只有真心融到一起,才能有效提升部队战斗力。”周树阳也清楚,“企业技术人员这根‘拐杖’不但不能丢,还必须让他成为‘左膀右臂’,更加灵活自如,这样才能打胜仗。”

“如果我们还看不到强军目标的大势所趋,还不打破自利发展的狭隘格局,我们又怎能肩负起能打仗、打胜仗的担当?”带着这样的思考,周树阳和周熊重新认识了对方。在他俩的积极协调下,该旅与企业坐在了一起,就装备维修、技术革新等方面展开磋商协调,最终双方签订了保密协议和伴随保障协议,企业同意为部队开放部分关键技术的权限。

人人会“修枪”的时代已经过去,信息化装备需要专业技术人才

让官兵短时间精通高科技装备并不现实,部队要利用好企业这根“拐杖”,快速提升自身造血能力

去年,该旅列装某新型雷达,周树阳成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然而,当周树阳打开机盖,看到纵横交错的电路图时,他顿时认识到,人人会“修枪”的时代已经过去,信息化装备需要专业技术人才。

导弹四营技术室主任孙玉宝对此也颇为认同。他大学学习导弹专业,来到部队先后任导弹连连长、导弹营营长,现在是导弹营技术室主任。可以说,他的27年军旅生涯始终围绕导弹展开研究攻关,为此他还获得了全军科技进步三等奖。

如今,有很多导弹方面的问题他还要请教企业技术人员,一些关键部位的维修还不得不依托企业专家。他坦言,“企业有庞大的科研团队,他们付出千万人心血研究出的科研成果,想让学历不高、任务繁重的官兵短时间内精通,是不现实的。部队要善于利用好企业这根‘拐杖’,快速提升自身造血能力。”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打破“形”融“心”不融的困境。该旅保障部部长刘飞说:“只有双方都怀着一切为了战斗力建设这颗公心,把‘心’融在谋打赢上,站在部队建设全局的角度考虑问题、处理矛盾,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公平公正,融合才能真正融出团结、融出感情、融出战斗力!”

随后,部队联合企业出台了一系列实实在在的举措。针对装备列装后出现的“疑难杂症”,一方面邀请企业技术人员在部队开展理论宣讲、岗前技术培训和业务知识辅导,提升部队自我“造血”能力;另一方面部队定时将装备在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反馈给企业,并提供武器装备的实战需求,与企业一道开展装备创新研究。

同时,企业在依托部队自身维修保障过程中,制定了装备保障快速响应机制。

在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帮带下,部队一批维修骨干相继涌现。去年,该旅参加上级组织的一场实弹战术演习。对抗中,部队接到友方提供的共享空情:多批空中目标正向阵地袭来。官兵迅速启动雷达,锁定目标,把空情数据传向指挥所。

正当目标一点点接近,忽然,指挥所屏幕一片“雪花”。危急时刻,周熊和周树阳这对好拍档迅速对雷达进行检修,丝毫没有影响演习进程。

企业与部队不应是竞争对手,而是战场上的最佳拍档

下好军民融合这盘棋,必须拆藩篱破壁垒,这考验的是企业的眼界与胸怀

利益之争将导致军地互损,互利合作才能实现军地双赢。

企业与部队只有强强联手,才能确保新装备在战场上发挥最大作战效能。一次雷达保障任务中,雷达敌我识别系统突发故障。考虑到这款系统精度较高,出现故障的概率微乎其微,相关企业的技术专家判定主要是人员误操作致使整个系统瘫痪。

针对这一情况,周树阳琢磨,如果能够提前检测软件是否正常,这次故障是不是能完全避免?他的想法得到了周熊的认可。周熊认为,“目前,革新测试识别系统精度的仪器很有价值,可行!”

来自基层官兵的声音往往最能反映装备的问题与不足。这一次,企业决定与部队联手,共同研究攻关。他们专门成立了军地攻关小组,由官兵提出具体需求,企业负责研究解决。经过5个多月的艰苦攻关,他们成功研制出雷达信号检查器,并获得全军科技进步三等奖。

前不久,上级紧急拉动该旅赴某海域参加实弹演习。到达指定地域后,官兵利用雷达信号检查器对每一部雷达进行检测,发现一部雷达系统出现故障。随即,他们及时修改参数,有效规避了故障的发生。

如今,这款雷达信号检查器已经装备到该旅各个雷达站。以此为契机,企业推动了“精准服务”的发展理念,在国内雷达领域也赢得了良好口碑。

走出一亩三分地,才能获得广阔的天地。“要想下好军民融合这盘棋,就必须破除思维藩篱和利益壁垒。”周熊感慨地说,对企业来讲,拆藩篱破壁垒,考验的是企业的眼界与胸怀。(胡瑞智 任顺垒)

责任编辑:hN_0118